作出這部動畫的監督,在今年也有另一部動畫:「在盛夏等待」
老實說我並不是非常欣賞那部動畫,雖然它確實十分賺人熱淚,但結局的地方劇情斷裂得太破碎,根本不可能讓觀眾明白最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看起來是悲劇,但其實應該不算是悲劇,因為主角最後留下幾乎不離手的攝影機,捨棄了令他停滯不前的事物,去外太空找女主角
我想應該是這樣啦,如果我手上所有的線索能夠勉強拼湊起這樣的結局是對的話= =
會把一部好好的動畫弄成這樣,或許是因為去年的神作給他的壓力太大了吧,畢竟誰都有「想要做出比之前更好的」之類的想法嘛
但很可惜,在盛夏等待沒有超越它
而那部神作,就是「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的名字」,簡稱那朵花
幾天前智障跟我劇透了一下,昨天我看完第一話之後忽然想放棄
「fuck......」我又看到結局了,而且還是智障沒有看到的許多細節= =
已經知道劇情的故事,沒必要繼續看下去
不過我還是想寫有關於它的主題和劇情的一些值得學習的細節
很多人在看完之後,眼淚幾乎是用噴的流出來,它真的共鳴非常強烈
它的主題是「心靈的空洞」中的「友情」
「心靈的空洞」是某種無法用簡單的兩三句話表達的缺憾(那朵花在這方面就非常明智,把主題緊緊鎖在友情上,愛情所佔的篇幅少得很適當)
通常是某些被本人視為非常重要的情感或感情,在忽然之間失去聯接後,產生讓整個人變得像是失去什麼似的心的空洞
那朵花,就是在描述主角們怎麼把心靈的空洞補上
幸好日本人的壓抑讓他們沒什麼改變、過去的回憶不會太淺薄、心傷放置不管的時間不會太久,讓他們還有復原的可能(像是新海誠的動畫電影「雲之彼端 約定之地」與「秒速五厘米」都是再也無法復原的例子,不過秒速五厘米的小說版有讓主角稍微回復一些)
這也算是一種創新,因為古今中外的小說家、漫畫家,都只把「心靈的空洞」描寫出來,卻沒有人解決它
他們做不到的事情,那朵花做到了!
這是我喜歡它的主題的原因
那朵花的劇情十分單純:讓每個人站好位子,然後一個個讓他們變回像從前那樣聚集在一起、開開心心毫無顧忌地相處
智障說它的劇情沒有這麼單純,但實際上就是這麼單純
因為那朵花的魅力在於角色的情感變化
許多劣質的故事會刻意安排人們將內心深處隱藏的話語說出來,有些時候還會感覺像是作者逼他們一樣,有點牽強附會的味道
那朵花則是刻意安排一個不錯的時間點,讓主角說出他們真正的心聲
過程非常自然,而且沒有離題!(別忘記那朵花就是要讓主角們的心復原)
另一個值得學習的劇情是,「結局之後」
在女主角消失後,故事仍然繼續著,不像有些作者,會刻意將劇情線停在分別的時間點上
「即使與朋友分別了,還是得繼續活下去」
淒美,美歸美,但還是必須把希望種植在觀眾的心裡
再說那朵花就是要讓觀眾想起曾經的好友,如果只把焦點放在女主角身上就太可惜了!
那朵花既是百萬之作,也可以算是百人之作
雖然有些悲劇情節,但是我覺得那是所有人都必須學習的功課
那朵花,是個非常成功的作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