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不成書的東西 (8)
- May 02 Thu 2024 23:10
贊助——解釋創作者為何不直接賣產品
- Jan 02 Mon 2023 23:00
現代創作:消費主義下的「購物車主義」
在我看到普丁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哲學意識形態之後,註1,我才開始正式思考「於任何型態創作之中的大雜燴引用/挪用」的這件事情,也開始思考,這種作法到底是從什麼地方開始呢?
前述超連結中的這位研究俄羅斯政治哲學的油管主,維克斯勒,他提到普丁就像在書店裡推著手推車,看到那些折價的、新鮮的、亮眼的商品,便將其放到手推車裡,將其當成自己的東西——表面上,你或許會以為普丁有很艱深的俄羅斯民族思想,而且是參考了某些俄羅斯哲學家的論述,而實際上,他比較像活在以二十世紀為背景的國際政治小說裡頭。
- May 05 Thu 2022 10:42
已沒有人信靠的天外救星——機械神的使用方式
現代的娛樂行業發展應能顯示出,所謂的「大眾」實際是數個小眾社群的集合體,而除了用上非常客觀的條件,例如將區域、語言等等跟個人喜好沒多少關係的性質視為框限條件,大眾才得以存在。可是,若要考量喜好或個人所參與的社群,大眾就會四分五裂。
以創作者的身分來談大眾,會是非常可疑的出發點——真有多少創作者在經歷數年的創作苦力之下,還想賺大錢?演員可能是想滿足自負心,自稱「藝術家」或「OO家」的人可能想滿足對社會地位的追求,但追求金錢?
- Nov 24 Wed 2021 10:00
《午夜彌撒》現代版中世紀的心理驚悚
我會選擇開始看《午夜彌撒》,是因為我在YT上看到警長角色的獨白。老實講,我當初認為這個穆斯林角色真他媽白痴——真這麼想保家衛國,幹嘛不當兵。又不是所有軍人都會開槍殺人,而假使穆斯林連軍隊都不能參與的話⋯⋯請問你的稅金是幹嘛呢?
他那種發言,完全是抹去普通小鎮警察的重要職務。怎麼,巡邏、指揮交通、辦些小案子,這些事情就不重要了嗎?不對吧?會有這種想法的人,根本就不是想幫助社區有妥當的秩序,而是想打仗,然後甩甩、炫耀他的權力吧?
- Jul 11 Sun 2021 10:00
青蘋果紅蘋果問題
原本我一直想問M這個問題,但看她氣成那樣,完全拒絕就事論事的溝通,還期望我先跟她道歉⋯⋯她會說,我沒談過戀愛所以根本不懂事,我八成應該回嘴說:「因為我和妳不一樣,就算我討厭我的同事、上司或下屬,該完成的事就是該完成。我不會逃避,我甚至也願意當面與人對峙。」
她在我判斷大陸網友的情緒性反應時,指責我這種「習慣了超大量資訊的生活型態」帶有菁英階級與道德批判。即使,我並沒有說網友的言論好不好——我看到他們感到不滿,便試圖從較抽象的層面指出不滿能如何被化解——也沒說他們必須習慣後現代的超大量資訊⋯⋯但M是會,在「冰箱該放哪裡」這問題上情緒性發言的人,也會把我執行職務實的行動視為性別論述。即使我認為「冰箱要放在哪哩」的問題應該能簡單、理性解決,而就算性別是黏液的人,也應該像我這樣服務大家吧?⋯⋯畢竟職務內容就是如此啊?
- Jun 30 Wed 2021 10:00
開發者——若沒有美學,我們幹嘛看科幻?
各位有沒有這種經驗呢?你明明看完一本非常、非常好的小說,但你卻說不上自己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你會說出,喔,他的故事是什麼,喔,他的風格是什麼樣子,喔,他的世界觀、人物、劇情有哪些重點,喔,他的思想接近什麼什麼主義、有什麼開創或倒退⋯⋯不管你說了多少話,你仍沒說出自己的喜歡。
你的喜歡黏著在這本書上,但你的喜歡也悸動於胸膛裡頭。所以,你必須同時滿足「自己」與「作品」這兩個東西同時存在的前提才能建構出「喜歡」。評論的無力之處就在於此——不論再怎麼努力,「不是原作」的東西永遠「不是原作」。
- May 19 Wed 2021 10:00
類型(小說)的兩種型態
這種現象在銀幕(大小銀幕——電影與電視劇)上比較明顯,然而,如果將這兩種現象全部兜攬到「類型」的框架底下,很可能就沒辦法區分類型創作者的意圖以及設計風格。
然而,這也不是說我將要說的兩種作品取向沒辦法融合為一——這些東西這樣難以分辨,就是因為它們往往是同一件事、同一件作品。我能想到的最佳比喻是,古典樂可以十分華麗,然而要說到現代音樂與古典樂的差別,我沒受過專業訓練的耳朵會認為那是「精工」的位置不同:古典樂因為華麗,就必須專注在較明顯的音符與音符之間的關係,而另一方面,七〇年代後的現代流行樂,因為經常使用電子儀器製作,無法企及鋼琴等樂器的千錘百鍊精準度,就會往更「細緻」的地方走——比如在音軌上的細緻尖銳衝突,必須被抹平或融合進更大的設計脈絡,但通常都是一般耳朵不會特別注意的設計⋯⋯即便你不會注意到,卻仍能分辨「技巧高下」,因為音軌就是音軌,發出聲音的事實一定得與人類聽覺互動。
- Jan 01 Tue 2019 00:01
黑袍糾察隊/超能殺手/男孩幫The Bo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