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與閱讀前的須知
我知道大家對於創作——特別是,對於小說和劇本這種故事性極強的媒體——好像都有些概念。稍微知道這些東西該怎麼寫,這樣初步的模糊概念。然而,大家卻在討論作品、想從中學習「如何創作故事」時,講出「世界觀創作」、「節奏」等等,和說故事的創作行動有些關聯,卻並非必要的技能。
・前言與閱讀前的須知
我知道大家對於創作——特別是,對於小說和劇本這種故事性極強的媒體——好像都有些概念。稍微知道這些東西該怎麼寫,這樣初步的模糊概念。然而,大家卻在討論作品、想從中學習「如何創作故事」時,講出「世界觀創作」、「節奏」等等,和說故事的創作行動有些關聯,卻並非必要的技能。
魂系列。Souls-like。這個標籤從黑魂一的年代起,就代表了某種昇華的體驗,某種血與淚與感動的堅實品質⋯⋯
我知道很多人喜歡魂系列,但說實話吧,魂系的名望早已大於實際上的遊戲作品。
【本篇提及的創作方法較適合隨性、不想寫大綱的panster類寫手。】
這週,本部落格主要環繞著「世界觀創作」,或是「快速寫好劇情大綱」等主題,來討論我最近找到的寫作習題。我之後,當然有計劃要一一實踐這些習題。
這個方法,是取自於TRPG的遊戲設計。更明確的來源是下面這一支影片。
本篇文章主要是介紹這種劇情大綱的創作方法。如果你想看他在「世界觀」上的相關話題,請見本部落格的〈世界觀背景:一份書寫的指導原則〉。
你點進來這篇文章,若希望看到小說怎樣寫⋯⋯
我想,你可以關閉本頁面,回到上一頁了。或是,參考我的世界觀創作提案〈為小說寫作設計的世界觀創作方法〉(後天/16日發布),以及它的配搭案例——傳說故事的習作方法〈枯海地之燈〉。
我得先說,這篇文章所指的銜尾式寫作(Elliptical Writing)與相關的編輯方法/策略,並非英文常用文法裡的省略(Ellipsis)——比如,在「我的XXX」已經出現之後,「他的XXX」就會被省略成「他的」,中文裡也有類似的省略文法,比如文言文之中十分顯著的主語省略,但英文能省略的東西更多。當然,在這之外也有「省略」的延伸用法:讓語句不斷避免直接描述作者意圖描繪的東西。
文學就是,用語言去做語言本身辦不到的事情,而「省略」也經常出現在各式各樣的語言之中。有些是必要性的省略,有些是習慣/文化性,或像圈內人講笑話時的省略⋯⋯
台灣電視劇跟電影的台詞很爛,早已不是一、兩天的新事了,然而,除開台灣的薪資結構問題,檢討、要求「編劇」與「寫作」的改善大都並非這種討論的主軸——就如我貼上的連結裡的那個人所指出的,戲劇中的台詞不只有文字,也包括演員的詮釋是否妥當⋯⋯
然而,我覺得相當奇特呢:這位作家,理應非常理解戲劇,但在他口中的「獨白」似乎變成了某種⋯⋯不應該學習的表演形式。
這是非常粗淺的地緣政治、政治學、歷史考據的綜合看法,如果有興趣的人,可以更細緻鑽研。而我在此,是從網路文化論述裡,以購物車主義的形式,來討論奇幻世界的世界觀創作。
如果你覺得歷史資料很難讀的話,你可以直接觀察現實生活——「世界觀創作」這種東西,大都是使用地球學術界的理論或紀錄來進行延伸。就算是百分之百原創的案例,也是由人類想像出來的,所以先研究「人」,總是不會錯的。
.超簡易教學文的前言
我發現,網路上對文學或寫作的資源,往往都不怎麼願意談論寫作技巧——就像是文學/故事寫作技巧並不存在一樣。而更悲劇的是,就算讀者並不知道自己會尋求優質的故事文字,他們心裡依舊會有一把模糊的尺,隨時都在審閱你的作品。
【本習作方法,要求各位必須具備高中英文閱讀能力——你也能邊查字典邊做,這只會耗費你更多時間,但習作的質量不會改變。】
【本習作方法不必花錢。但如果你有特別想做的習作,可能就得花錢了。】
每本書的本質都不一樣。我在此談及「書」,是因為小說、散文、藝術/設計書,或甚至是學術書,都有其想傳達的體驗。而這個體驗,也會直接與他們的設計目標相連,使「書」與「體驗」各自成為彼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漫畫有「翻頁感」的衝突節奏設計,在連載文學也有「懸念」。這些技巧都是為了直接應用各自的載體,在設計者們知道讀者會如何反應,且為了最大化讀者的(某些)閱讀體驗時,才會想出這些設計理論或創作原則。註1
我就不翻譯這整部影片了。
在德語課時,我們在看因斯布魯克市的介紹影片。我聽著主持人的德語語法時忽然,發現其中這一段縮時影片,非常有趣。橘光的街道,往往意味著溫暖、人情味⋯⋯以及有許多人居住於此——在那異語、異地、異國的都市裡,滿滿有著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