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與閱讀前的須知

  我知道大家對於創作——特別是,對於小說和劇本這種故事性極強的媒體——好像都有些概念。稍微知道這些東西該怎麼寫,這樣初步的模糊概念。然而,大家卻在討論作品、想從中學習「如何創作故事」時,講出「世界觀創作」、「節奏」等等,和說故事的創作行動有些關聯,卻並非必要的技能。

  好像,故事創作其實沒有多少技術內涵可言。

  好像,隨便一個讀者也能寫出一部好小說。

  換言之,大部分人都是在用讀者的語言,來談創作的話題。而對於一位寫作者和中文專業的人來說,這種溝通,非常、非常沒有效率。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問題其實是,台灣/華人對「說故事」方面幾乎沒有任何正常的教育。但真要岔出去討論這個話題的話,最後只會得出非常軟弱、無力的結論。

  那對於想學故事創作的你,不會有任何用處的。

  你點開這篇文章,是希望獲得實際、有用的,在創作小說這種文字媒體的故事時,絕對會派上用場的技能。

  這篇文章的目標,是要帶你認識這些技能。

  話說回來,這些內容也不是我自己想的。就算讀過不少東西,我還是沒厲害到能當正式的小說編輯——這當然都是從其他編輯口中聽來的。最主要的資訊來源,是以下這一支影片。關於五大技能的重點是從37:08開始。

  你若想從「創作程序」開始聽,可以跳到19:55⋯⋯或許,說不定,大部分的創作者連自己到底是什麼類型都不知道,不知道自己到底都如何完成一本小說——因為大部分創作者連一本小說都沒能完成——所以,最好還是從頭聽到尾吧。

  我必須在前文裡,澄清這篇文章沒辦法做到的事情:
  第一,我會努力讓你了解這些技能,但是,知道這些技能,不代表你就能寫出好故事。說故事的技巧,必須透過實際的鍛鍊,才能有所成長。
  第二,知道這些創作技能,也無法說服你開始創作。
  第三,這些技能無法告訴你什麼才是好故事。

  相反地,這篇文章能做到的事,有以下:
  第一,這篇文章讓你迅速明白,寫出「故事」時會需要哪些基礎技能。
  第二,你只要有了基礎技能,就能有四平八穩的故事了。
  第三,在明白這些基礎技能後,你就能以這些知識,來判斷其他故事的品質,進而分析其強項、弱項,以及創作者之後會需要加強的地方。

  而這五大項技能,有:
劇情結構
場景結構
角色弧
段落凝聚力
句子的強度

 

  以下是以非常簡單的方式,來試著解釋這些技巧——這些疑問能讓你簡單測試故事中的特定技巧是否充足。若不充足,你就能為故事構思出改善的做法、策略。

  不過也有些時候,你會感覺哪裡不是很對勁,卻沒辦法說出到底是哪一個層面的問題,那麼,你就得開始從一開始你想到的技能的相近技能來做調整:比如,你不確定你的劇情結構是否有問題,那麼,就開始調動場景內的衝突,或是角色弧的設計。有些時候,你感覺作品裡某一段落有問題,卻不知道該怎麼刪改才比較好、讓你感覺更正確,那,你可以試著調整劇情結構,或修改特定句子——這些改動都沒有改善你的問題,那你就只能開始改動場景或角色了。

・劇情結構

  「這個故事的劇情重點,能不能被搬移到其他位置?」

・場景結構

  「在這個場景之中,你想點及的重點能不能交換順序?」

  「這個場景的衝突是什麼?所有讀者都能清楚看出這一點,也能追蹤這個衝突的發展、變化嗎?」

・角色弧

  「你覺得這個角色的呈現或發展方法,讓你有什麼感覺?這是你想要製造出的感覺嗎?」

  「這個角色,能不能有其他不同的版本?哪一個版本最適合你想說的故事?」

・段落凝聚力

  「在這個段落之中,有什麼是能被刪掉而不會影響任何重點的內容?」

・句子的強度

  「這一條句子是否具備音律感?能讓你琅琅上口?」

  「你使用的譬喻、象徵是否精準或新穎?」

 

・五大技能詳細解說

劇情結構

  我個人所用的創作技法,比較著重於「引用既有的故事要素」——也就是史蒂芬・艾瑞克森常用的銜尾敘事(Eliptical narrative)。這種技法的其中一個好處,是他適用於「敘事」的層級,不會在意適用的層次——於「劇情」、「場景」、「角色」、「段落」、「句子」等等不同高低概念的層次。

  只要有出現的東西,我都可以引用。

  文本重複「引用」時的方法會是個問題,但只要我足夠幽微、細心,我想怎樣引用都行。

  有趣的是,只要銜尾蛇不停銜尾,就會產生出一個「類似劇情結構的東西」。所以,就算我完全不在意傳統劇情結構——三幕劇、四幕劇、五幕劇、佛瑞塔格金字塔、英雄的旅途等等——都沒有關係。

  只要讀起來夠順暢,在銜尾敘事下就夠了。

  所以我平時其實並沒有依照「普通」的方法使用劇情結構技能。

  而普通方法是什麼?

  簡單來說,你可以直接把任何跟「劇情」、「結構」有關的東西,拿來當作習作用的模板。

  拿「費希特弧線(The Fichtean Curves)」的故事結構來當範例好了。

  請直接搜尋這個英文名稱,然後找出一篇這種程度的介紹文章。接下來,你要一一讀過每一個劇情重點的介紹文字——你若看不懂英文,可以請GPT幫你翻譯。我個人喜歡把所有重點都抄到實體紙張上,然後才是重點:你要十分死板地,依照這個介紹文,寫出你的所有劇情。

  如果你是計畫型作者(Planner)——必須先寫大綱,才能寫出正文的創作者——那這個練習對你來說,會是如魚得水的天籟吧。

  你只要能擬出一份大綱,大致就能理解特定「劇情結構」會有什麼特定的感覺了。

  如果你是坐寫型作者(Pantser)——必須要坐下來好好碼字、一旦做大綱或計劃就沒辦法寫出正文的創作者——那你在這個習作中,會稍微辛苦一些。

  你必須寫完一整個故事,才能理解這些結構能對你的故事帶來什麼影響。

  在所有基礎技能中,我會說,劇情結構的練習最容易取得。

場景結構

  說起場景結構,我就想偷懶了:請你直接參考我的部落格文章,或是點開這位編輯油管主的影片,然後下載她的作弊小抄。

  因為,除了取得修改場景結構的判斷演算法之外,你也會需要不斷試錯、修改你自己的作品。(你也能拿其他人的作品來當作練習,但既然都要練筆了,不如讓你自己的作品變更好吧?)

  場景結構和劇情結構不同,它完全沒有一個可以照抄的先例。

  就算你強硬找了其他人的作品,當成先例,那也不一定適用於你自己的故事。

  「判斷一個場景是否需要修改的方法」,確實是有最優化的作弊小抄,但這之所以能被優化,是因為小抄的本體是演算法——它比起文學,更像是數學。而且,等到你熟練於辨認場景衝突後,場景的「結構」就會自然而然地誕生。

  如果你想改用銜尾敘事,也應該可行。我個人不會建議你拿銜尾敘事來修正「你的場景衝突不夠明確」的問題,但理論上,這應該是可行。

  現在台灣讀者應該較常接觸西方文化裡的「衝突」敘事了,所以,只要你願意細讀小抄內容,場景結構就不難理解。但在五大技能中,在你閱讀面對新人的文學獎的參賽作品、新人寫手的故事時,最可能碰到的就是「場景結構」問題吧。

角色弧

  哎該死的。

  我在這五大技能中,最強的會是劇情結構、場景結構,而其次是段落凝聚力和強力的句子——我姑且能靠著文采、靈感和閱讀經驗,咬牙撐過去。而角色弧⋯⋯我就真的完全不行了。

  你可以去找「如何寫出有趣的角色」之類的話題來自學,或是,研究《奧術》這種,非常著重於角色設計和塑造的作品。

  這樣一來,我們就得回答後續衍生的問題:一來,要如何找尋作品——什麼是「著重於角色的故事」或「以角色作為推進劇情主力的故事」?——二來,若要做研究,我們到底要看哪些關鍵要素?

  哪些要素/數值,才能夠協助我們增強角色弧的設計能力?

  老實說,我不全然清楚。

  通常劇本創作的相關書籍,或實際寫個劇本,你就能更清楚角色弧設計。但我也就只寫過那麼一個劇本。

  我自己的創作,經常是用數個版本試錯後,才能達到故事想要的效果。而只要故事有了效果,角色弧再怎樣差,對我來說也沒差。所以,我一直都沒有認真增強角色弧的設計能力。

  除開「研究既有的作品」之外,我想,角色弧的相關能力就只能靠你產出不同作品後,才能發展出一套屬於你自己的創作方法吧。

  你也可以參考我這種非常懶的作法——我會直接使用「角色缺陷」等等列表,擲出骰子,選用這種方法下隨機產生的角色。就我目前的中篇、短篇企劃,隨機的做法就完全夠用了,但如果你想認真做長篇、超長篇連載⋯⋯那就最好往劇本寫作的「發展」方向,自己練筆吧。

  如果你知道更好的角色弧習作,懇請告知我。

段落凝聚力

  所謂的段落凝聚力,就是你能否在拆開一段文字時,感覺這段文字的「主題」被拆分成不自然的兩半。

  在某些寫作教學理論中,會刻意將文章的段落,分成「自然分段」以及「話題段落」。這兩者的區別,在於「自然分段」往往是作者本人,在視覺效果、音韻效果或閱讀感等等考量因素下,自然而然的分段;「話題段落」是將「單一的命題、主題」等等「你想表達的內容」作為段落的主軸,然後在這個內容尚未表達完成時,你都不會將段落拆開來。

  段落凝聚力,是要看「話題段落」嗎?

  我個人認為,不全然是這樣。

  強調「段落」此一層級的寫作技巧是因為很多時候,小說的一個段落就是一個「場景」,或是在語言層級上追求更新穎的「結構」。段落凝聚力和場景結構相近;它所要求的,是要排除「非必要的描述」——在段落層級上,使文字敘事有著強烈的單一性、凝聚力,並將沒必要存在的東西刪除,或挪移到其他地方。

  挪移到另一個,為其他主題而設計的段落。

  段落凝聚力的最主要增強方式,除了多寫文章,就是多看看其他作品。特別是,非虛構的作品。

強力的句子

  段落和句子層級的內容,往往是許多新手創作者會關注的話題。

  新手們都想要找到自己的風格,自己的聲音。以英文圈子來說,就會要雕琢「散文體行文(prose)」,以台灣純文學界的調性來看,則會是某種「文藝感」——某種新穎、從未見過的語言和語言使用方式。

  對我來說,段落和句子都是「寫文章」的最基礎技能。

  你要滿足的目標,就是要自我詢問「你是否能寫出,其他人可以看得懂的東西?」並且能在給其他人看過你的文章後,信心地說「我的讀者都看得懂。」

  這樣,我就認為你不會遇到多少問題了。你可以繼續強化這兩層級的技能,但五大技能的創設目的,是要讓你可以持續地進步、修正過往的不足——寫出合格的故事——而不是,讓你優先強化你已經具備的技能。

  你也可以使用台灣純文學界的說法,來精進本項技能:你是否有老調重彈?

  這個問題背後的邏輯是:如果你老調重彈了,那麽,為何我們這些讀者不去讀已經存在的其他故事?註1

  正面的答案是,你當然能追求原創性、一個只屬於你的語言風格。你當然可以努力練筆,透過研究其他人的故事,或甚至是涉獵詩詞寫作的領域,來強化你寫出有趣、值得人們謹記的優美句子。

  但說起優美,自然而然就有相反的好例子了吧?你可以寫出刻意醜惡的句子。

  而美與醜的兩個極端中間,也就有「中立」的可能性⋯⋯我們在這時就得重新考量「強力」到底是什麼樣的描述。

  如果一個句子足夠通順、能讓人輕鬆理解,在讀者心中也留下了充足的印象,這樣的句子是強,還是弱?

  我個人會說,光是「通順」且「讓人有印象」這兩點,就已能稱上難能可貴了!

  你八成會認為,會寫小說的人都能寫出正常的句子吧?但可惜的是,我們現在的閱讀速度非常快速,我們閱讀的媒體除開以文字為主的書本,就還有電視、電影這樣的媒體能被視為「故事」,自然而然,就催生出許多比較擅長「劇情」、「角色」等面向的創作者,他們有大量的故事閱歷,卻沒法寫出半條像樣的句子。

  為此,我們才會將「強力的句子」視為小說最基礎的五大技能之一。

 

・結論

  我希望,在你讀完這篇文章之後,多少對於小說寫作技巧有了一些理解。

  或說,至少別再問些過於愚蠢的問題了。像是,「我該怎樣才能找到我自己的風格?」或是,「台詞到底該怎麼寫?」這些問題,等你增強五大技能,能夠寫出合格的小說之後,你自然而然就會有些想法、備案了。

  我和我貼的這位油管主一樣,當然認為這些蠢問題可以被探討,也該被討論。不過,比起五大技能,它們比較複雜,需要創作者在有足夠的基礎之後,才開始深入這種領域。

  而相反來說,有些問題其實是你的在五大技能上實力不足,才會想試著彌補你潛意識裡察覺的缺陷。

  比如,你覺得你的寫作風格不夠獨特。

  這可能是你對劇情結構理解不夠透澈,導致你抄了其他人想出的結構,卻無法傳達出你想要傳達的情感。或是,你在場景層級上無法處理好的衝突,衝突不夠明確或沒有發展,導致你感覺故事從頭到尾都一樣。或是,你完全不知道要如何寫出新穎的好句子⋯⋯

  在你認真開始鑽研五大技能以前,你無法確定真正的病灶在哪。而如果你無法辨認出,你的問題到底是在哪裡⋯⋯有些人或許會建議:繼續寫就對了。這種說法也不算錯。但我看過有人寫了幾百萬字的小說,卻還沒能寫出一個,我認為能合格的故事。

  就連文學獎新人所寫的垃圾,恐怕都比他們的作品還更有趣喔?「繼續寫」,確實沒有錯,但也要知道你到底在寫什麼吧?習作也必須要寫,才會有用。

  劇情結構,有很多可以參考的框架。

  場景結構,我們已經有適用於所有人、所有類型的演算法,能協助你增強各個場景裡的衝突。

  角色弧,你也能從其他人的作品裡學習。

  針對段落和句子,市面上有很多作文教學書籍、文法書,能夠幫助你理解中文最底限的要求。台灣學校的國語、國文老師也都會教怎麼寫基本的韻詩、新詩,你若真的不會寫,也能拿你自己的作文去給老師看吧?

  我幾乎敢保證,這些技能你都可以練習。

  每個人或許有比較擅長,或比較不擅長的幾項技能,但幾乎所有人,只要經過練習、研究以及不斷自我精進,幾乎都可以順利達到合格的基準線。

 

  下次再有人問出蠢問題,我就能貼出這篇文章了。

  單就這一點,我想,我和Ellen Brock的努力就有所價值了。

 

・側記

註1:
  我知道有些人可能想問:假使我不斷研究其他故事,並且在習作中參考、抄襲他人的作品,為什麼會有人想看我寫的故事?換言之,他們真正想問的是:我難道不該優先追求原創性嗎?
  我會說,從「五大技能」的角度來看,原創性毫無價值。
  這種追求創作技藝的視角,會說:如果你有夠多技巧,你的技能夠強,一個糟糕透頂的點子,再怎樣無厘頭,再怎樣毫無新意,你還是可以寫出合格到足以稱為優秀的小說。
  這樣,原創性什麼的,根本就沒有意義吧?
  重點是要培養出你作為一個說故事的人的技巧,其他什麼原創性的鬼話,就放吃飽太閒的人去大聊特聊吧。你是一個創作者,一位文字匠,就該具備身為匠人的傲氣。對你自己的寫作技能,稍微更有些自信吧?
  這樣說起來,你能把自己的習作,當成作品,拿去出版或是投給文學獎嗎?
  ⋯⋯請不要這麼做。
  我個人的偏見/立場會是,任何「著作權」或娛樂媒體的「私有財產化」都會召喚資產社會的邪惡。你若問我,我當然不太會建議你走傳統、資本主義的出版。但於此以外,也有其他原因勸退你:第一,台灣人超愛原創性,因為台灣人大多不理解匠人文化,或是不理解故事創作的技巧,而如果他們不明白習作的意義,當然也不會明白你的作品的價值;第二,創作圈子的大佬都知道「習作」的重要性,可是,你要出版「習作」的話,大多只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針對特定的研究話題,出版非常特定的創作習作。
  比如,奇幻類型的世界觀創作,這夠特定嗎?
  不夠的。市場上有好幾十本「廣泛」、「通用」的世界觀創作教學書。而老實說,這些書的內容都能在網路上——在英文圈子裡——免費取得。他們並沒有特別的研究或創作價值。
  比如,奇幻類型的世界觀創作下的「掠奪性種族」,這夠特定嗎?
  或許,是足夠了。可是,D&D裡的哥布林是掠奪性種族,鼠人也是掠奪性種族。你到底是想研究哪一種生物,應該可以再更明確一點。
  換句話說,你若想要出版「習作集」,你至少就先有一個明確的、小範圍的主題。
  第二種,就是靠著名氣來碾壓異議。
  駱以軍差不多就是這樣。
  如果你真的想要公佈自己的習作,我個人會建議:直接貼到網路上,這樣就好了。記得註明所有參考資料的出處。你若能做到智慧財產權法條做不到的事,真真正正參與創作、參與社群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我想,這會比跑去參加文學獎還要更實在一點。
  這個問題真的沒有很複雜。直接貼出你的作品,然後繼續改善你的技巧,這樣就夠了。

 

 

 

 

 

 

 

 

【如果您喜歡這篇作品,歡迎逛逛本分類:
      《MDT的隨便小說課》。】
 
【如果想隨時追蹤本網誌的更新,歡迎追隨電腦版右上角的RSS訂閱。】

 
 
     您可以現在獲取免費的VPN訂閱月份:Shurfshark
  我自己也在使用Shurfshark——它是現今的VPN之中,匿名性與價格CP值最高的選項。
     容量無上限備份服務Backblaze,也同樣能支持我的創作喔~
  Backblaze救了我不只一次,而且,他們擴充我當時所訂閱的服務,讓大家能將備份空間當作Dropbox那樣分享資料,只不過⋯⋯他們沒限制備份上限。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泠然月 的頭像
    泠然月

    天映泠然月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