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MDT的隨便小說課 (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之前,成功把研究所老師送的專書,做成了簡單的精裝本。

  雖說英文裡的hardcover有很多種做法(比如我最近才發現的Stiffened Paper Binding,能用牛皮紙節省書布),但我想先把市面上最常見的經典精裝作法做熟了,之後再用比較便宜的方式分出「裝飾/收藏書」、「自用書本」還有「兼顧美麗與耐用」的推廣版本。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會想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最近總算看了Luetin09頻道上的皇帝系列詳細介紹最後一集。我得先在任何人直接點開那個連結前,先警告劇透:如果你不想深入40k宇宙,或享受任何戰鎚的瘋狂黑暗的話,就可以看看這部影片。

  我看到Luetin的論述時,是相當震驚——而我認為這股震驚,是你必須先沈浸於40k的氛圍後,才能獲得的享受。當然你也可以單純為了學習就看相關的影片單介紹,因為我最主要只取用他所談論的敘事學(diegesis的那一半敘事學)。假使你很認真,把他比四小時長的皇帝系列影片全看完,也會更能理解故事體Diegesis的運用方式。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裡有些資源,會軟性要求各位付錢。】
【我個人會鼓勵付錢,畢竟,有些創作資源的質量真心太高了,高到你恐怕會忘記吃飯⋯⋯這樣的話,將你忘掉的兩、三餐吃飯前貢獻出來,是不是頗為合理呢?】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看完《臺灣妖怪學就醬》,稍微有些吃驚:不是對當初老師推薦閱讀後的觀感吃驚,而是對⋯⋯沒有人指出本書中的巨大矛盾,深感驚訝——這本書有兩種觀點:第一種,是研究者認知到臺灣神鬼等民俗資料嚴重不足,對於創作感到相當不確定、小心翼翼,或認為創作與研究是兩回事。

  第二種,就是瀟湘神:如果日本有妖怪學的話,台灣為什麼不能有妖怪學?(即使民俗專業的人都會說,喔現在年輕人真受日本影響啊,或說,台灣不會有人把神或靈或妖或精或鬼稱為「妖怪」——因為台灣民俗,真的沒有這種說法啊?或應該說,現在這種不完整的民俗學裡,真的不會有人說「妖怪」。)如果奇幻小說也能作為民俗實踐的話,為何不來寫本土的「奇幻」?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足夠深入台灣「奇幻」場域,或許就會知道為何我想推出免費資源吧⋯⋯最近有個想創作的朋友跟我抱怨,說,中文——不論是台灣或對岸,或其他任何使用中文的網站——圈子感覺比英語圈子

  中文圈懷抱著貧窮心態的同時,使得英文圈許多免費開放的教學文與重要論述顯得更為刺眼。刺到,這位新入門的創作者對中文圈的不願意分享,感到想哭。是啊,我知道大家都必須吃飯⋯⋯不論英語圈再怎樣分享,有些東西只適用於個人,那麼為何不直接把謎底公開、揭曉於世,並且讓創作者自己決定那些資訊是否有用呢?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注意:
這篇文章是在兩項前提之下製作。如果你缺少任何一種,可能就得花錢買書,但你若沒辦法付出金錢代價,就得考慮這種路數。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eb Toon的《全知讀者視角》還有網飛的《太陽召喚》,這兩個故事完全都不相像——前者是與網路文學對話,後者則是中規中矩的女性向青少年奇幻小說。我幾乎能說自己之所以將這兩個作品擺在一起,是因我剛好先後看了這兩部故事,發現它們和前作(《全知》對話的前作就是作弊、遊戲式、無限流等經典網路小說類型,《太陽》因為是劇本改編,除了類型之外也有對照原文的價值)相互對話、比較中會發現所謂的「好作品」到底是什麼。

  當然,這種「好作品」的標準完全是照我的喜好來排定。那兩本作品都相當成功,但在其各自類型場域裡,不算特別成功——也許能說,他們是位於合格作品的平均值吧?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放棄以散文的形式討論/回應老師上週的課程內容後,又思考了良久——或該說,我沒辦法簡單放掉眼前的這個問題。

  老師她說,小說應該呈現問題,而非要解決問題,但我的腦子只在問題存在等待解決而我已經有解決方案時,才會轉動。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大綱報告結束。我很喜歡在呈現期末論文大綱的,這種場合,把字數沖爆之後,等大家幫我解決問題。我不是特別有意識如此做,而是,我得知道自己在面對什麼東西,才能進行「修正」。

  我不盡然認為,嚴肅藝術和通俗大眾娛樂之間有什麼,深仇大恨或難以跨越的鴻溝,這分類單純是⋯⋯觀眾的個人品味有所不同罷了。試圖將複雜的人類化約為品味的分佈,沒多少意義可言。雖是如此說,「奇幻」這東西,卻依舊沒多少人認真處理。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把所有當興趣玩的創作計畫一一轉變為「工作」時,小組裡也有個基督徒弟兄,說起他自己把寫小說當成紓壓的管道。而在我講完自己一直忙著創作,想要擠出更多時間「工作」,他似乎對自己這樣「不認真」寫作,感到自卑。

  或是,我的過於積極,使他感到壓力。不論我怎樣說:寫興趣,當然是很好啊!還請不要給自己太多期待,繼續寫下去就對了——他也不認為創作這件事,能被如此「輕視」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次,我和學長聊天時談及台灣小說的「問題」,我抱怨說:大家貌似都想寫群像劇(當然,那些並不是真正的群像劇)或多角色的故事,為什麼不把一個角色的衝突/衝突狀態好好書寫,卻硬要多塞角色呢?

  他說:嗯,這是個很好的問題意識,也有很多可以討論的文本,應該可以走走看這方面的研究。這就是研究者版本的「這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在你拿出更精確的論述前,我根本不知道你在講三小,而在你讓我看更多資料前我也不會知道你到底想講三小」。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寫於120200903。因為這周每天都會更新《契》,就,不想再添其他不怎麼重要的話題。

  老實說,我有點感覺這種東西沒必要寫。一方面,我只需要量化進步程度、並繼續紀錄就好,自家事沒必要讓其他人知道。然而,我也想起某位曾找我聊自己的作品,但因為看不慣我的專業/領域的意見,便乾脆刪我好友的J。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想寫這篇文章,是因為聽說國外的創意寫作學位(Creative Writing),很喜歡純文學。(BFA或MFA都有,其中差別只在於課業份量、難度與強度,當然還有學碩士差別)

  當然,我想大部分普通寫東西的人,很可能是因為二創或是類型才會想動筆吧?雖然BYU有布蘭登・山德森的幻想文類創作課,但我想大部分應該會跟這女孩,或我,有相同看法——任何稍微了解「文學」,都應該知道純文學大概是怎麼回事,所以自然而然,政府贊助的大學體制會收留純文學的愛好者。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翻譯純屬分享、學習用。版權仍屬原作者及代理商。希望能從這份翻譯中,學習到他寫小說的方式。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準備長篇、試著不斷產出短篇的暑假日子之中,讀著老師的論文以及野豬桑的《蠕蟲》以及《契》,我比平時更注意到寫作的「結構」。

  應該是說,因為沒按照布蘭登山德森課程給的模板寫短篇,事件不斷漲大,節奏變得一團糟,完全把短篇情感誘引的效果變成長篇的敘事體驗⋯⋯這樣,真的不行。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認為「寫一個好故事」、「寫好一個故事」才是寫小說的重點,但大家想必也明白,創作這東西這麼複雜,任何規則或原則都僅可做參考。

  在這篇文章,我將介紹我個人認為的三大主要創作類型,也將會打破「寫一個好故事,寫好一個故事」的原則。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網誌表現非常、非常差。雖說,以書房或獨立書店的角度來想像,這流量已經相當了不起,可是我腦子裡仍有一部分,把自己認定成網路創作者,總認為這一丁點不怎麼能看出寫作品質的成績,還是得要注意。

  最近腦子因為工作內容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到現在都沒怎麼調適好,生活風格維持過去兩年一直以來的模式,真的還挺危險。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若想在網路上寫小說賺錢,我需要什麼樣的創作理論來輔助我?

  這目標,是我想在碩士這階段中,蒐集資料,然後整理出清楚、有創作輔助價值的論文。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翻譯純屬分享、學習用。版權仍屬原作者及代理商。希望能從這份翻譯中,學習到他寫小說的方式。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的思考靈感來源於Isoraķatheð Zorethan的文章,以及YT頻道「人造語言批判」的影片

  最近我常在這網誌上聊世界觀的事,昨天,我發現了那個針對人工語言Drsk的批評影片。

文章標籤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