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有沒有這種經驗呢?你明明看完一本非常、非常好的小說,但你卻說不上自己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你會說出,喔,他的故事是什麼,喔,他的風格是什麼樣子,喔,他的世界觀、人物、劇情有哪些重點,喔,他的思想接近什麼什麼主義、有什麼開創或倒退⋯⋯不管你說了多少話,你仍沒說出自己的喜歡。
你的喜歡黏著在這本書上,但你的喜歡也悸動於胸膛裡頭。所以,你必須同時滿足「自己」與「作品」這兩個東西同時存在的前提才能建構出「喜歡」。評論的無力之處就在於此——不論再怎麼努力,「不是原作」的東西永遠「不是原作」。
評論最有趣的地方,應該可以說是「與原作對話」的性質吧?然而,如果只是單純對話,也不一定能說出你的「喜歡」。
我會說,這種現象的原因非常簡單:「喜歡」是種情感,情感通常都會與特定體驗、記憶相連。對我來說,書本、小說、電影、電視劇或任何「故事」的媒體,都是「體驗」的建構基礎——我們可以分析文字美學、行文架構等等寫作非常重要的技巧,但總歸來說,這些往往被稱為「藝術」的東西,都是體驗。
如果,你沒能在觀看、閱讀等等參與過程中有了美或其他感受,那你這位看倌付了錢,有期待看見什麼結果嗎?
這種問題,往往會在幻想文類——科幻與奇幻——中特別常見。一方面是因爲這種類型的創作酷愛把背景拉到台前,特意展示說,「喔,你看看我這裡的設計,很酷對吧?」另一方面,正是因為這樣強調背景,他們的主題通常都非常簡單。
以《開發者》來說,就相當明顯了。
一開始大家搞不懂開發者團隊到底在玩什麼大科技企業陰謀論,但一等它確立量子理論以及未來預測的計算/演算法,我就能確定⋯⋯嗯,《開發者》是標準的模擬理論/模擬假說——如果我們能完美預測未來,完美構築過去,並模擬出宇宙的所有一切,我們就必須更進一步質問:「請問,我們這個世界是位於第幾層模擬器?有所謂的『真實』世界存在嗎?」
這是由某位哲學家在二〇〇三年時提的理論,不論怎麼看,它都不是科學——我們根本不知道這個宇宙之外是否有宇宙。這個理論的基礎只有,我們能成功預測理論物理的實驗,然後在真實世界的實驗裡證實模擬器是正確的。
如果要說,成功模擬出全世界,便不只有「資訊量太大」的問題,也包含實際寫程式的工程疑難雜症,以及是否有實際上能運轉這種計算的超級量子電腦。就算能滿足這些條件⋯⋯你正確地做出整個宇宙,能幹嘛呢?
就如這故事的金髮女所說:「沒有任何事物會因此改變」,因為「現實」此一對照物,才是模擬器的模仿重點。在科幻場域之中,沒多少人會願意寫模擬理論,就是因為這理論本身並不會帶有存在性危機之外的衝突。
假如你認為《開發者》這部美劇很難懂⋯⋯它的主題,僅僅是這些了。它所有梗,說白了就只是這樣而已。它沒有很難懂,你只需要讓想像力超越存在性危機所帶來的思考障礙。
這就像,有些人沒辦法把「無限」想像成實際存在的「地點」一樣⋯⋯啊無限可以是個,你能踩上去、探索其疆界的空間啊?這想像起來,有什麼困難的?別管無限理應是無限,先放空腦袋、單純讓自己想像,之後你才能理解數學上的無限並非真正的無限。同樣地,如果你能創造出一套模擬系統,完整建構出全宇宙從「大爆炸」到「熱寂」的未來與過去,你就不會有所謂的自由意志可言,你會受到模擬系統的法則所約束⋯⋯就像你實際上正受到宇宙法則約束——沒有任何事物會因此改變。
《開發者》有趣的地方,是在於它選擇以某種程度上的平行宇宙假說來解釋它的世界觀。你沒辦法搞清楚自己到底是在看模擬器,還是在看現實,而透過非常細小的片刻瞬間,你就能看到宇宙是如何「分支」。
這就來到本文的主題——若我們將平行宇宙假說拉到銀幕上,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故事與人生呢?
《開發者》的美學有兩部分:一是,十分成功的新創科技公司自以為神,而它所說的神,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呢?二是,我所說到的量子力學的不同宇宙觀。有些人可能認為,這部劇很慢,但你會想看哲學家的論文或是量子力學、理論物理的那些超艱深文字說明嗎?當然,不會吧!
如果《開發者》沒有運用鏡頭的美學,我們就不需要它了。其他幻想文類也會遇見類似的情形:如果你的創作沒有美學的展演⋯⋯那麼,為什麼不直接讓我看你的論文或研究成果呢?
【如果喜歡這篇作品,還請分享支持。也可以輸入右上角的訂閱信箱,追蹤這個部落格的所有更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