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哲學-反都市主義
Anti-Urbanism
這段對話曾經出現在廣播節目《哈囉網路世界》(Hello
Internet)上:
葛雷和布萊迪兩人討論各自對英國應不應脫離歐盟的看
法。葛雷的說法由洛杉磯的房價開始,伊隆.馬斯克如果沒有
在大學畢業後盡早進入洛杉磯這樣的大都市,他或許會稱霸非
洲,或南美洲,可是絕沒可能做到今天的全球影響力,因為在
其他地方聚齊人才實在太困難了!葛雷認為,倫敦還沒從歐洲
吸收足夠的人才,為此英國不應離開歐盟;布萊迪的理由比較
可愛地普通,他單純認為倫敦的人夠多了,傾向支持阻止歐洲
人繼續增加倫敦的人口密度,舒緩都市的交通壓力。
我們能從他們這段對話看出,反都市主義差不多是什麼東
西。
每次我都先說些,類似警告標語之類的東西,這次也不例
外。
反都市主義的核心價值因人而不同,其大部分包含著滿滿
「政治」意圖,就是在「如何分配權力」這一點上有許多討
論。因此或多或少,有些衝突。
支持或反對都市是相當個人的決定,就像瘋狂哲學系列的
名稱所指,哲思往往不符合常識,或完全根基非理性想法而
生。我要說的,可能對某些人來說是徹徹底底胡扯。
但是不論世界如何讚揚都市和開發,反都市主義總是非常
重要的聲音。
我盡量解釋到不讓各位感到失望的程度。
若能在讀這篇部落文感到被娛樂,我的目的也算是達到
了。
都市崛起
同大多人所知,人類文明起可說是源於定居,也是農業。
關於農業的起源,有好幾種說法。甚至,有人說人類智能
進化理應過於緩慢,從敲製石器變為磨制就花費一萬年左右,
而學會利用動植物?進行原始的基因操作?這實在難以解釋。
我個人認為,採集、游牧生活、建造數個落腳處,是非常
合理的選擇。
不管怎麼說,因為農業或定居,人類社會產生了酒。有酒
這奢侈品,商業變得十分有價值,訊息也逐漸相互傳遞,定居
的人們互相交流,之後有了社群的衝突、合作、融合與分裂。
這些可從聖經、蘇美文明或其他神話中看出端倪。
聖經基本上抱持著反對都市的態度,我認為,神對都市沒
太多想法,但因為人們的聚集也代表著創意的產生,異想天開
的人們容易忘卻神的方式,產生了「罪」。所以祂說:「要生
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
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都市是「遍滿地面」的相反方式。
不過我不是神,自然不很清楚祂的想法。
與之相對,蘇美文明對都市的興盛與文明的誕生抱持正面
態度。它描述人們渴望知識,伊甸園中的蛇在他們眼裡是智慧
的存在,是牠「開啟了人們的雙眼」。
像《血源詛咒》中的瘋狂祈禱呢,「賜予我們眼睛!賜予
我們眼睛!」(Grant us eys! Grant us eyes!)
都市崛起後的好處,是聚集。
技術和知識需要傳遞、維持才得以存在,這些無形的東西
要求人力資源,而都市便提供了絕佳的場所。
文明=都市?
人力的聚集代表著力量的聚集。然而,商業並不代表真正
大型都市的建立,而是工廠。
讓我們回到最開始的論述:一個好點子和創業者,必須有
員工才能將點子化為現實,而文明的建立更為麻煩。
商品有價值,不僅因爲材質和設計優良(這二者都須要維
持的技術和知識),更因為有市場。有需求,才有供給。聚落
存在,金錢和商品更容易流動;貿易都市不僅吸引人流,也吸
引知識的累積。進而、形成文明。
如此一來,我們可以明白文明的定義是如何決定的:人們
之間的交流決定了語言和文化圈,商品的設計與傳遞、累積知
識的方法設定了基礎,最後,加成上移動的困難,vwla,我們
有了文明。距離--空間上的物理屏障--讓都市、大型聚落
有極高價值。
僅有貿易是不夠的,但我們仍要從這開始。
沒有都市的時代,人們沒有理由聚集,地價不會上漲,在
沒有足夠技術的條件下生產力會固定,運送成本居高不下(但
在馬斯克之後,我已不覺得這會是問題);貿易的重要性在
於,只有透過貿易人們才能組織起來,進行大規模生產,也就
是工廠的誕生。
沒有人否定生產力提升的好處。其為,人類能遠遠超越個
人極限,進行無法估量的大規模生產。
小結下:貿易是現代都市的原動力,人力的聚集則使工業
革命成為可能。
現在,我想再仔細看看,文明到底是什麼?
現代人最引以為傲的發明:網際網路,說白了不過是便宜
的跨空間、跨時間活動方式,它更能自由設定的書本與櫃檯。
媒體是新發明,它的本質卻不是。
電子支付的中世紀版本叫記帳,當時錢很重很難拿,硬幣
也容易損毀,所以人們乾脆用記帳的方式行商。看過《狼與辛
香料》的人應該不難理解,主角羅倫斯有幾次真正拿出一袋袋
大數字貨幣進行交易?兩隻手都能數得出來吧?這同樣只轉換
了媒體,形式和本質都沒有變。
然而,現代社會所具有的優勢也是網際網路。只要有海底
電纜和電信局的網路基地台,空間和時間的隔閡便不存在。我
一直談及基礎建設障礙,在台灣,只要有中華電信便可以解決
了。
為何反對都市
大致看了這不專業的歷史介紹,應該對都市與文明,和兩
者之間的本質或多或少有了些瞭解。然後,現在終於可以進入
真正的主題:反都市主義。
我必須再重述一次,反都市主義和任何反XX主義,都建
立於相同的感性基礎。這個題參雜著政治性衝突,但耐心聽聽
我解釋。
最重要的反都市主義,一定要提起二戰前德國的都市厭惡
情懷,以及《巴黎及法國沙漠》,此外我也想談談台北都市與
台灣的關係。
希特勒的政治人物性格是建立於德國人民的「厭惡」,一
戰後,德國陷入經濟崩潰的超混亂狀態,紙鈔被拿來當壁紙或
燒來取暖,因為火種太貴了。威瑪共和完全沒有任何能力改變
都市中的骯髒、國家中的貧窮。希特勒最先開始的政策,是都
市的乾淨衛生化,清除垃圾和老鼠這類害獸,然後,清理國家
其他地方,當德國人頑固不明的乾淨溜溜形象建立起來後,希
特勒開始清除社會上的其他垃圾,在他眼中即是猶太人和其
他。
髒污、噪音、有害蟲獸、貧窮與犯罪,聖經的《創世記》
對這方面的話題表達了非常清楚的厭惡,創世記6:1-6「當人
在世上多起來、又生女兒的時候,神的兒子們看見人的女子美
貌,就隨意挑選,娶來為妻。耶和華說:『人既屬乎血氣,我
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裡面;然而他的日子還可以到一百二十
年。』那時候有偉人在地上,後來神的兒子們和人的女子們交
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耶何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
大,終日所思想的盡是惡,耶和華就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
傷。」當然,這時候都市早就出現了。
創世記4:22「洗拉又生了土八該隱;他是打造各樣銅鐵利
器的。土八該隱的妹子是拿瑪。」這時都市才正式出現,證據
便在於大型戰爭武器。如果看過《阿波卡獵逃》或2014的《挪
亞方舟》,便能大概瞭解以前的都市到底有多噁心。覺得難以
想像的話,讓台北的垃圾車停止營運一週,大概就能理解都市
的髒污能多恐怖,垃圾處理有多重要,以及羅馬水道系統
Aquuduct是多棒的發明。
除開都市在物質層面帶來的厭惡感,我要談論商業或單純
的人口聚集,是怎樣扭曲一個文化和精神世界。這也是《巴黎
及法國沙漠》的主題。
我沒看過那本書,只大概從維基百科之類的地方看簡介。
商業及人口吸引力,讓巴黎成為一個與法國本土文化截然不同
的地方,作者說,真正的法國風味僅存在於鄉村,大家只看到
巴黎的興盛,以及商業化之後的都市產物--些那完全不屬於
傳統的法國文化。
然後,我想說說台北與台灣。
在台北有多少人說台語?台北人每天講台語的比例,絕對
比台灣任何其他地方更少,至少我個人就是如此。如果我每天
和說英文的人混在一起,大多時都不會感覺自己生活在台灣,
大型現代城市,或其他都市,感覺都差不了多少。
這樣複製貼上的產物,真的有必要存在嗎?
除此之外,台灣的其他都市到底分配了多少開發能力?
在生產與消費行為當中,商業除了考量生產效率、效能及
生產成本,也必須注意交通。距離越遠價格越高,這也是為何
英文的「支那」意思是瓷器。只有高價的奢侈品才能橫跨地球
,到另一個大陸。
如果,人類的科技已能抹消大部分空間所造成的困難,這
並不是蟲洞之類的能力--可以無視空間瞬間移動--代表了
空間所造成的阻隔並不像之前那樣巨大。完成開發的都市,會
將人口將外擴散/推擠,像所有美式都市那樣,以中心區域的
地價主要推力。
像台北這種都市,難以計算從鄉村或其他縣市中吸取多少
人力和資源,而人口聚集雖大幅提升了生產力與創新力,卻也
產生更多其他問題。城市自顧不暇,怎麼有可能帶動其他地區
的發展?
反對都市的好處及其結果
資源分配不均以及對糟糕的生活條件產生厭惡,這是造成
反都市主義產生的二大理由。其中,第二點可透過足夠的投資
和改造,進行「修正」。
說到資源分配不均……我不認為世界中存在「公平」,然而
這不代表我們不能做更為妥善的開發。
人們真的有必要聚集嗎?如果說要見面,現在有臉書或愛
瘋內建APP或像SKYPE之類的其他軟體,可以達到相同效果。如
果要分配工作,留言板很久以前就有了,而現在AI分配工作
的效能可以說是比人們還高。
如果沒有特殊社交需求,人們還需要居住在鄰近空間嗎?
當然,對於台灣這樣的開發中地區,捨棄程式結構是相當
不智的選擇,因為即使是台北人,真正作為資訊知識時代居民
自居的人,仍屬少數。如果台灣政府真想開發,應以提高教育
素質及效果為主要目標,不然,我們永遠只能停留在解決問
題、修補破動的無限噩夢中,沒有創新,沒有傑出成就。
這時,若反都市主義興起的話,我們可能連原本的知識階
層都無法繼承到下一代,因為連有錢人也不會利用聚集經濟,
當然更不用說達到已開發國家那種經濟力和技術力。
我們需要都市嗎?
毫無疑問,需要!因為我們沒有更好的選擇啊!這事就像
民主,如果有比民主更好的制度存在,我絕對會立刻棄船上
岸,但我們只有民主這個最佳選項啊!
妥協,大人的選擇--新都市主義
像美國這樣具有數個大都市的國家,以及歐洲糟糕的革命
經驗,都產生於都市,更不用說黑死病起於爛透頂的畜人同居
都市設計。很早以前人們便思考著,到底該如何榨取聚集經濟
效益,但又免除聚集之後所產生的種種爛攤子,所以,有了
「新都市主義」這東西。
其原則如下:
1.可步行:家至辦公空間最多十分鐘步程;路人友善的
街道、門廊、出入口設計;行道樹;可在街道上停車(台北市
作得非常爛,有些停車處對路人十分不友善);隱藏停車格;
後排停車格;狹窄、慢速街道;少數僅路人可行的街道。
2.連通性:相互連接的街道、路口,以舒緩阻塞、緩解
步行;窄街大於大道大於胡同小徑;高質量的人行道交通網
絡,並讓步行舒適。
3.混和使用與多樣性:混和商家、辦公室、公寓和住
家,並於街區中、建築中混和;混和住戶年齡、收入、文化與
種族。
4.混和式住家:種類、大小與價格於接近類型混和。
5.高質量建築和都市設計:強調美與美感,創造居住
感;保留特定區域用以社區公用空間;依照居住人決定建築規
模;以環境美化人類心靈。
6.傳統的鄰里架構:若有若無的中心、邊緣;中央的公
共空間;空共區域的重要性,以及公共藝術;保留十分鐘步程
的各種多樣利用方式;跨空間計畫,將中央設計為高密度區
域,並向外逐步降低密度,創造適應都市的生態環境,讓大自
然進入人們的生活圈,反之亦然。
7.增加密度:更多建築、居民、商家,和助於行人的交
通服務,讓公共設施與資源更有效利用,創造令人享受的便捷
環境;對於不同密度的城鎮也可利用新都市主義原則。
8.綠能運輸:高質量列車網絡,連結各都市、城鎮;步
行友善的設計能刺激更多腳踏車、機車和人行道的使用。
9.永續性:將開發對環境的衝擊降至最低,使用環保科
技,尊重大自然的原生系統;能源效能;降低有限燃料的使
用;增加當地生產;更多步行,更少汽機車通行。
10.生活質量融會上述原則,營造高品質、低污染、草
根性、多樣化的社區環境。
網路上有很多相關的介紹影片,我就不多說了。
說是妥協,將「重視路人」這個作為主要設計理念的
話,許多都市缺點都必須解決,如汽車廢氣、噪音污染等等。
假若行人能放心走到任何都市裡的角落,應該可以證明,這樣
的都市絕對是適合人居住的場所。
這樣有滿足我對聚集的群眾的厭惡嗎?沒有,完全!沒
有!但我們需要聚集經濟,而我認為反都市主義提出的大問
號,新都市主義便是答案。
-「風搖葉叢吹雲晴藍,透明陽光環抱她的晰白輪廓;長髮如雪絲漫舞,裙擺搖曳。」
如果喜歡我的創作與挑戰,可以左上角訂閱更新電子報
-
你也可以在這些地方跟蹤我:
vvLoveraft是我更新日常工作日誌的地方
天映月@Tsuki6301是偶爾我會抱怨、碎念、囈語的地方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