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桑是我所知,全世界唯一一位靠群眾集資並在網路上寫小說的創作者。

  ……

  請讓這句話沉入心中。

  網路上有名的寫作教學文裡有一系列叫,不要在網路上寫小說。這十分中懇,我完全理解作者用意和他的論點,加上我個人的研究成果來看,這結論十分符合現實。

  我因為感情因素不願意說出「我認同」又不加上「但是」。然而,沒辦法重複產出相同效果的實驗,就無法證明我的夢想。作相同的事卻期待不同結果,便是瘋狂。

  Patreon上有不少自稱寫網路小說的人。除了野豬桑,只有兩位在美元換作台幣之後能於台灣生活的創作者,一位是相當有名的科幻小說黑人女性作家,另一位也曾得雨果獎。換句話說,這兩位都是印刷書出身。

  網路最大的特點,就是免費,或說難以課金。出版市場就算「落後」(我不盡然認同這詞所包含的價值判定,但印刷確實沒法跟上科技的腳步),靠百年經驗知識,紙本的便利、傳播和易保存性質,半百年內絕對不倒。

  這麼說,想在網路上寫小說真的很愚蠢嗎?

  

賺錢、商品,及粉絲經濟

  直接講「粉絲經濟」一詞可能會讓一些人有反感,但這真的是「粉絲」支持的「經濟」,和所有偶像明星一樣。有些時候,你購買某些商品或體驗某些作品,不是因為那些東西的質量,而是因為某人某物在你心中有份量。

  創作者沒辦法將粉絲視為搖錢樹,原因一為,真正會花錢的只有少數,具我所知其比例為:觀看人數(非點擊人氣)的百分之一願意花錢(每個月三十元左右贊助),千分之一為真的會買商品的人;二為,這不是長久之計,人們花越多錢,對成果的期待自然會更高;三是,如果你將精力花在經營上,總不免減少寫作、編輯、聆聽讀者感想的時間。

  網路小說的問題之一,是媒介實在太便宜,你沒辦法妥當控制讀者的閱讀環境(紙本需要在遮風避雨有光線的空間才能讀),點擊數量如核分裂爆炸一樣導致無法確定到底有多少人讀過。相反地,買書的人一定會在某些程度上讀過你的作品,而一本書也不只一個人讀。

  寫小說,特別是網路小說,很大一部分是在創造娛樂。你可以將這種生產結果當作「商品」,但我認為網路連載比較像「服務」--劇場表演那種有時間限制的商品。

  所有人都要吃、喝、拉、撒、睡,即使是最瘋的工作狂也得照顧自己的身體,談錢沒必要不好意思。洽克.帕拉尼克在談起他被騙一百萬(我沒記錯的話)美元之後,只覺得失望,告上法庭錢也早已拿不回來,他也說,多出那一百萬也不會有太大的差別,可能只會讓他那年寫小說時不用那麼趕,僅僅如此。

  藝術這東西很難訂價,「觀念的轉變」以及「特別引起的體驗」這類東西太抽象,每個人所接受的質量都有所不同。假如是遊戲,我們能將製作成本考量轉換成必要利潤,依照這樣的作法,作者收的錢應該將「之前勞動時的花費」與「未來預計將花費的勞動」全都算進價格之中。

  人們可能質疑:「這樣不就有重疊了嗎?」作者依然得冒著作品不被市場欣賞的風險,盡可能地提高產能質量,自然而然就要有足夠資金來承擔風險。

  可是,很多人不會重看網路小說。而這也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既然沒有人認真看,那我又何必字字計較地努力工作呢?」這樣的態度,絕對是錯的。

  如果我沒記錯,野豬桑曾直接表明了《蠕蟲.第四轉》他有點偷懶,卻沒想到他發現自己的寫法是對的,之後便努力強化角色人際關係的衝突複雜結構,讓大部分篇章用來處理衝突,反而讓人覺得,打打殺殺與之相比要更無聊些。不是每個人都能這麼幸運,偷了這一次懶,恰巧矇中該有的寫法。有些人的偷懶,就為了衝字數。

  不管是東方西方,大眾總有些錯謬的觀念,認為「痛苦貧困的藝術家,才能創造出好作品」。這個概念是錯的,現代已經有許多資料能搏倒這個迷思。人們之所以會有這種觀念,得要從反向解釋:患有工作成癮的創作者花大部分的時間研究藝術,精進創作,累積大量經驗,但也錯失培養實際生活、工作技能的機會;在拉丁區得死多少沒才能或運氣不好的青年,才能有一位「藝術家」呢?

  至於那些被貶、被關、被下鄉勞改的創作者,他們有機會能接觸不同的視角、與自己所知迥異的人群,也有了大量空閒時間可以思索,或精煉自己的創作技藝。

  如果有看過集中營或監獄相關的文獻,就能知道人們其實很容易接受現實。不管怎樣都逃不出去,就將技就技,放鬆放空,然後來創作吧。

  受折磨、因其痛苦才成功的創作者只佔所有藝術家的少數。事實上,沒了經濟或生活壓力,人們反而才能更明確地作出理智判斷。

  比如現代人不願意生孩子的現象。我們如同火山洞口的原生菌種,保持數十年(換成人類壽命大概可能是數萬年)不死,因為一旦死了,種族延續便斷絕,只在生存條件合適時才繁衍。創作藝術,或任何工作、判斷,都是一樣的。

  沒錢,就去找工作唄。

  

我選擇的藝術家正職

  我在這篇文章中,除了想寫自己對於創作的看法,也想說清楚考研、準備長遠工作的決策過程。

  網路小說從來都不是賺錢的好方法。大陸網文以起點為首,主要作法仍屬出版業一直以來的簽約,而考量到中國近日針對言論自由的緊縮政策,還有日益嚴重的政治宣傳,我放棄考慮北京的創意寫作(不是說我能擠得進去,畢竟連北藝大對我的作品都沒興趣了),也不打算主動於中國平台貼作品。

(有人願意幫忙搬文的話,我會很樂意。只要大家都遵守CC法規就行。嘛,這也是在「有人欣賞我的作品,到願意幫忙搬文的程度」前提之下呢。)

  也考量到中國政府對於群眾、聚集的本能性厭惡,我不認為野豬桑的經營模式能搬到大陸。在中國式的審查系統和矽谷式的暴民政治之間,我願意選擇那主動迫害異己意識型態的西方,因為當所有人都在用Paypal轉帳時,企業巨獸幾乎不會關注網路小說創作者這樣的小蝦米。

  統計學告訴我們,超過四十份樣本才能看出趨勢。我很喜歡統計學,因為即使是非常籠統、概略化的真實,依舊是真實。《蠕蟲》在西方網文中屬於異類,因為大部分人都愛寫力量幻想的爽文,沒有人願意像野豬桑那樣處理角色衝突。就連日本網文,目前來看大概也只有《無職轉生》或《從零開始》使用相同寫法。或許也能算上《Overlord》,可是那個故事方向並不全然專注於「人性」角色。

  以作品本身而言,資料太少。經營方面而言,你大概能在Patreon上面找到三、四十個小說創作者,可是他們開始要錢的時間遠遠不及野豬桑這近十年來所累積的粉絲,創作的質與量也追不上他--同樣,樣本不足。

  我去年認為:我要開始翻譯野豬桑的小說,學習他的故事架構,之後就能跟著他的腳步爽爽賺錢啦。但現實是,野豬桑賣的不只小說,還得加上超亞人類這個讀者們積極參與討論、辯論的社群。野豬桑自己說,他起床到中午(有時候到下午)的時間全都用來管理社群,回覆人們的評論或參與討論,看看同人文章或聽對於他的小說的深度廣播評論。寫作的時間,對他而言十分珍貴。

  而我只是想寫小說罷了。

  《藝術家的正職》這本書現實地建議道,比起精進創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活命。活下去,然後才能創作,本末倒置就單純是工作成癮。工作到餓死很強,但不光榮。

  我在找尋台灣靠網路小說賺錢的創作者時,我碰巧發現一篇文章,是半幻想性質的專欄文〈人氣低迷網路小說家的一生〉。我寫了超過一千字的回覆,大意是:作者僅只有十九歲,今年二十,除了小說之外也花時間畫畫--老實地說--根本沒資格抱怨;第一是他花費的時間不夠多,二十歲閱讀量不可能比得上任何長輩,第二是寫小說進步是以五年或十年為時間單位,區區二十歲根本沒有任何資格說,自己的努力沒有獲得報酬,第三是我先前所說的結構性問題,專業商管人士都不明白該怎樣將網路文學作為商品銷售,就別期望能靠在網路上寫小說賺錢。

  知道自己擅長的是什麼,性格適合什麼樣的工作,然後去工作賺錢就好啦。

  以我的情況而言……我爸評論我蓋洛普測驗(這個測驗要錢,但很好用)的結果,說:「像你這種人齁,沒拿個博士學位當教授,不會有人願意聽你說話的。你滿肚子知識,完全可以當顧問,可是沒人願意聽你說話的。」高師大國文系倒數第二屆免費師培生畢業的我,十分慚愧地不願意從事教職。兵役結訓後,好不容易找到教材編輯工作,但我對工作毫無目標、毫無道德標準(所有老師都知道,那種做法是給魚不給釣竿)、被擠壓到沒辦法讀書的生活,以及那可憐兮兮的薪水,心中沒有任何悸動,沒有任何成就感。我最後選擇考研究所。

  我想,至少我可以讀小說、寫和小說相關的事。運氣夠好能當上教授的話,還能組織寫作小組。我就只當那種,沒什麼特色、單純喜歡讀小說、寫小說的大學老師就好了。

  想寫小說?拿紙筆、手機,能寫,就寫唄。創作沒那麼複雜,複雜的是生存。

  

清華,而不是中興?

  我想,應該有些人是衝著中興的台灣文學跨國文化研究所標籤才滾進來。

  歡迎、歡迎。那個在PTT上面問在職進修,但沒多少人回答的大大,這篇就是為你而寫的。

  我去年四月左右我考慮著要選哪個研究所時,一看到中興台文跨文化,馬上就把這當作第一志願。

  政大我沒很想去,因為我打從心底鄙視SJW和極左政治。不過政大很吃大學成績,所以就算了。

  北藝大是去年後半年時,谷歌推薦給我的。頌讚假全知真無能的谷歌大大。但agenda裡面提過北藝大的情況,我就不再多述。如果能內定的話,我認為多交朋有絕對不會是壞事。

  清華……我對清華全體師生真心感到抱歉,因為我當初就只是拿清華來湊數。考研有「三個選項」,比只有「兩個選項」還要好聽,這我想大部分人都能理解。

  中興的好處是:他們理解台灣文化不斷與他國他方疆界重疊的特性。研究所名字就寫的很清楚了:跨國文化。電影業中有個常識,說台灣之所以能領先全球上映某些電影,是因為只要在台灣能賺錢,那部電影到世界各地都能賺。

  我大部分時間都掛在網路上,我與世界的距離比我與台灣的更近,近上許多。我在面試時也明說,考慮這個所的原因是,我認為自己在作為台灣人之前應該是「網路人」才對。

  面試時老師有提幾個問題,對我個人而言還挺重要的有:「為什麼大一、大二時成績這麼糟」(老師的措詞比較婉轉)、「為什麼小說中有很濃厚的存在主義」,以及「對於網路創作有什麼看法」(專注於形式)。

  這些問題在兩三分鐘裡很難想出答案,但第一個問題很簡單,因為我基本上是自作自受。大三、大四時我花費更多心力專注於學業,實際上松木老師的語概在我畢業後,成為我認為最有用的學科。那張屎一樣的成績單就是因為大一、大二時我心不在課業罷了。我並不後悔這樣的決定,當時每天看兩部電影,才能讓我現在有對故事的理解。

  另外兩個問題,我想在後面寫更詳盡些,來補足當初慌忙之中混亂回應。

  我想先來講,為什麼我選清華,而不是中興。即使中興台文所明顯比清華還要有誠意,也更願意將他們所上的成果展現給外人看。

  我認為研究所考試基本上和工作面試是一樣的道理,你能從考試中發現老師的研究方向,而中興的考古題則充滿了濃厚的左派意識型態。而所有參與在YouTube社群裡的人都知道,SJW和盲目左派早已在前年網路論戰中輸了(我用「輸」,是因為他們有明顯的「純粹思想」心態),去年年初大家都能從JBP對抗西方主流媒體的退化左傾潮流衝突中發現,西方文化內戰早已打響,而革命爆發似乎近在咫尺。

  我對中興考古題的反抗很是膚淺,也很強烈。

  知曉自己對於後現代潮流的知識的淺薄後,我追本溯源去看了一些重要哲學思想著作。發現後現代問題比我想的還要嚴重。

  「後現代」常與叛逆、反抗等情感連接在一起。所有基督徒都會知道,這根本不是什麼新潮玩意兒,知道歷史的人也能舉出希臘、羅馬帝國時年輕人過於自大、叛逆的例子。我稱之為該隱文化,因為該隱殺死了自己成為最好的可能性,他怪罪他人、毫無反省,抗拒形而上的終極價值,被迫承擔沒有任何人能承受的懲罰,而神卻依然施以憐憫,讓他繼續活下去(即使「殺人者死」幾乎算是人類種族常識……)。

  後現代思潮並不是一開始便是如此,而是一步步、慢慢養成的。

  從尼采開始,他沒辦法做到的超人哲學,死於瘋狂、寂寞,和沒人跟他上床。再來是性成癮的巴代伊,到死都無法脫離家庭悲劇以及童年PTSD,沒辦法在天主教裡找到救贖,任憑自己扭曲,像個孩子一樣捏出沙堡似地渴望將生命與存在穩定下來,展露踰越的可能性卻依然迷失於生命的無常與空虛之中。之後是傅柯和德希達,也就是我十分不同意,情感上反感的部分。

  我瞭解尼采是個認真過頭的人,他很寂寞,寂寞到讓人為他感到抱歉的地步。巴代伊和所有成癮者一樣在掙扎,《眼睛的故事》有著所有越界小說都有的誠實語調,《情色論》的拼死掙扎則是慘不忍睹。他們都很悲慘,但至少也都很誠實,可是傅柯和德希達呢?我無法分辨他們是認真尊崇自己的哲學,還是試著釣觀眾妹子開房間。

  首先,否定形而上價值很蠢。這就像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人類是先有「意識」還是先有「語言」?語言的本質包容異己、允許變化,但不代表我們不能從時間潮流中看出人類語言的變化方向。「形而上」這一詞本身就是超越物質知識的意思,千百年來人類一直都可以接受這樣的概念,《自私的基因》作者道金斯也在辯論中自己否定過去的成見同意人類確實是「宗教化的物種」,沒道理一介哲學家能否定科學客觀觀察所引導出的結果。

  當然,如果你想走那種「不同觀點和方法論,會有不同結論」的反駁,也行。那就以道金斯為例吧。他認為宗教像是病毒,是可以被「治療」的,可是辯論影片中可以看見他緊緊抓住自己的成見,不願意改變想法,就算自己在邏輯推論中證明了人類無法離開宗教如人無法離開模因,死都不願意承認的姿態,明顯是種宗教崇拜。另外,「無神論」一詞本意是「不相信」,一旦你有信仰,比如「相信世界上沒有神存在」,那就不是無神論,而是信仰無神論這個宗教。

  此外,德希達還認為他的理論可以跳脫文學,進行文化批評;傅柯認為「話語即權力」。那我也可以說,地球擁有我們,因為地球引力是它限制我們不離開地表的力,代表所有生物都是地球的一部分……這三小白痴理論啊。如果權力與平權這麼重要,為什麼我們不反抗死亡?如果將反愛滋的研究資金拿來研究長春技術,我們現在的預期年齡早就可以超過一百歲了。如果權力這麼重要,那人們為啥還要結婚?為什麼需要妥協?不平等和競爭本來就是生命應有的姿態,要講平權,為什麼不談論以人類種族為規模的基因改造,把人類都變成《Ugly》那種改造人就好啦,那樣根本就不會有啥權力不平等啦?

  就像《情色論》的前提搭配不了大部分人對於現實社會的體驗,這些被稱作後現代重要思想家的人的前提,非常錯謬,不符合我個人對於現實景況的認知。

  如果你失敗了,碰到挫折,沒關係,所有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生命就是一直掙扎到死。不是任何人的錯,因為如果是其他人的罪過,你什麼都不能改進的話,那就表示:你存活於世間,全然無力,活著跟死了沒有區別。

  理論方面,我不同意。衍伸理論方面,我認為所有長腦子的人都不會同意。

  比如:性別不只有男女。是啊,你可以認定自己是男性,是女性,是戰鬥直升機性,是山貓(你不可以叫他公山貓或母山貓,那是二元霸權,你要叫他山貓!你不可以叫他在辦公室工作時和其他人一樣上廁所,因為他不是人類。你要給他一個紙箱,他得像山貓一樣拉屎、撒尿在紙箱裡),什麼都可以。世界上才沒有所謂的XX或XY性染色體呢!

  比如:所有白人都是特權階級。即使美國白人自殺率最高……即使美國貧困人口以白人居多……你看到白人薪水領比你多,不用在意,你可以上前去罵他們!訓斥他們祖先的邪惡(即使有些人在十年前從北歐移民到美國,而不是殖民後代)!

  比如:男性不理解女性,就是父權體制!男人都是苦毒邪惡的!這麼說會讓妳看起來苦毒又邪惡,但沒關係,好姊妹不會憐憫壞男人!我們才不用在意心理學證實,年輕男孩如果不習慣女性,面對女性時會像面對狩獵者一樣反應。我們也不用在意男追女如隔山,女追男如隔紗的傳統知識。男人都是邪惡的!

  我認為,在2019年高喊性別平權,無視台灣作為東亞男女薪資最平等的國家的現實,也無視穆斯林社群對聖戰份子的無力控制,是相當愚蠢,招來分裂與滅絕的行為。

  以好方向看,邱貴芬老師於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專書中明言:我們不應讓政治影響藝術。可知,他們早就知道這些左派(應該說極左派,可是大部分叫囂的都是極左派,極左派會認為傾向中間派的人是右派,所以說黑人女性主義是籠統的左派,完全不會不合適)是搞政治的。可以參考這篇關於交集的影片,瞭解下西方女性能有多瘋狂。

  台灣『大概』不會和西方一樣有文化內戰,可是我們有來自南方的穆斯林夥伴……比如汶萊那和平的度假勝地……

  中興台文所在說明會上直接說了:台灣文化、文學、比較文學的重要學會會長,都在中興台文所。我媽說,這種會長大多都是搞政治的,我個人認為這樣來看他們研究和人際同調得頗為合理,我對搞人際關係沒多大興趣但也不會反感,考慮到未來工作的話甚至也會認真考慮。

  但我沒有那個時間。

  我想做研究,想寫小說,想翻譯小說,假日想去教會,晚上想和妹子聊天……

  時間、體力、適性,這些考量非常現實。「要怎樣才能活下來」、「要怎樣才能獨自活下來,並且持續創作小說」,我畢業後,腦子就一直想著這些事,想到當我看見安伯托.安可說對創作過程有很多話想說的人通常寫不了好作品時,我整個人都嚇傻了,趕緊改變自己書寫筆記的態度。

  同樣地,如果一個人研究專注於理論,自然而然就沒時間、心力來研究作品。

  如果我得要花時間否定前人的理論,說服人們從人性、衝突、情感及體驗來享受文學作品,探索不同視角的可能,「洗清」藝術討論中的現實政治因素,兩年時間絕對不夠,對我個人而言也毫無價值。

  我,只是想談論小說,想寫小說罷了。

  如果你想學習跨國文化,理解台灣在國際的位置,中興絕對是個好地方。可是,如果你想專注於特定作家、作品,不去管百年後所有人都會忘記的無聊政治,我認為清華台文所是個更好的選擇。

  要說我怎麼判斷,從清華的講座就可以看出他們和中興的差異了。

  

我的小說的存在主義

  嗯……該說是存在主義呢,還是說哲學史到存在主義出現之後,差不多就已經得到了完美的答案呢……

  比起我說自己的哲學屬於存在主義,不如我是個基督徒,我對這份信仰的理解相當接近耶和華對於祂自己的描述。出埃及記三章四節「我是」,I AM,祂這麼一說之後搞的猶太人都不敢用這個句型,也是為什麼猶太人認為耶穌是異端的原因。

  神沒有辦法將自己的存在證明給人類看,就算證明了,我們也看不懂。對於受限於時空間的生命而言,神的存在就是「存在本身」。這樣解釋,為能讓人瞭解為什麼耶穌會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道路、真理、生命說到底都是同一個東西,是形而上的存在本身化為形而下的肉體耶穌,而能接觸存在的源頭,自然便能與神同在。

  所以當老師問說:為什麼我的作品中有濃厚的存在主義。我感到很困惑,因為這就是我啊?

  我就是我,為什麼還要問為什麼我就是我呢?

  如果我不願意伸手接處神的存在,我會死,就像宇宙會死一樣。沒有人喜歡討論熱寂。當我說,你所看到、所聽到、所處及、所知、所擁有的一切,都將滅亡,通常會引來相當激烈的反駁,即使人們的情感也有終結的一天……那麼,我講存在,應該會更好吧?

  

網路小說的形式

  我在面試時難以回答邱貴芬老師的問題,因為我認為,形式媒體與結構決定了一件作品的本質。

  回答這個問題的難點在於,你要對文學作品劃出什麼樣的界限?我在這個網誌上寫的那篇「純文」,目的是要將自己的創作被侷限在「故事」之中,而非傳統而言的小說。

  假使一個人將作品的目標設定為,文字優美設計,然後他用notepad或記事本這種工具來寫的話,他就是純粹考量「文學」。我可以說,那是最傳統的小說的創作方法,出版業面對的作者大多屬於這種類型。

  可是,這很不實際。一來因為人類閱讀的習慣有遵照一定模式--模式可以培養,但你會想盡可能讓你的讀者放鬆--二來則是,點擊、找文的系統並非隨機公平。

  就如我在面試中所說的,要考慮呈現作品的樣板、背景圖案或音樂、段距行距行長、字形大小顏色與字體,在網路上公布作品,你要身兼創作者、出版人員及推銷人員。

  但老師當時似乎對這個答案不怎麼滿意,我便得轉移、超出「文學」範疇。

  網路文學有,影音散文、有聲書、廣播、遊戲旁白及聲優台詞、超文本、簽名檔、模因、AR遊戲,等等。

  超文本勉強稱得上文學,可是AR遊戲效果比超文本好太多,更加引人入勝,除了體驗之外還有互動。這種創作形式之後進化成網路連續系列作,比如Salad Finger、介面、Petscop這種不之所云,仔細瞭解之後會起雞皮疙瘩的詭異作品。

  簽名檔就如我的,「葉叢搖風吹雲藍天,晰白輪廓耀眼了陽光陵透明,長髮如雪絲漫舞,裙擺搖曳」。每一段時間我會更改一些字詞,但主題大致上都差不多。簽名檔的用處,我認為大多是引用自己所喜歡的名句,如「鬥陣俱樂規則一:你不能談論鬥陣俱樂部」這類東西。沒多大意義。

  模因則更奇怪。有些簽名檔也會用模因,可是模因都死得很快,大多時候都不之所云。模因原本是拿來互相開玩笑,現在則很多人都用模因來笑主流媒體的左派愚蠢。如,到現在依然還沒死的NPC模因。

  至於其他東西,比較沒有這三項這麼有爭議。但同時,我也不認為那些能被劃為「文學」。應該是因為,它們和我沒有關係吧。我只是在電腦上寫寫東西,沒想把作品轉錄進其他形式,單純想用文字捏出故事。

  

  希望這篇隨手寫的文章,對你來說能有些用處。

  我真的沒辦法詳細說明後現代對於言就可能帶來的壞處,之前我試著想從法國拉丁區的歷史開始解釋,我姊卻抱怨我時間軸跳太遠了。可是如果不講法國,巴代伊和幾個重要哲學家,就沒法談了啊~

  不過就算我去清華,繼續研究台文,也會和中興交流。希望我沒有太毀你對於中興台文所的印象,因為我真的認為他們很努力教學、研究,只是我想走的方向有些不同罷了。

  

  

  

  

  

  

  

-「葉叢搖風吹雲藍天,晰白輪廓耀眼了陽光陵透明,長髮如雪絲漫舞,裙擺搖曳。」
  如果喜歡我的創作與挑戰,請考慮左上角訂閱更新電子報
 -
你也可以在這些地方跟蹤我:
vvLoveraft是我更新日常工作日誌的地方
天映月@Tsuki6301是偶爾我會抱怨、碎念、囈語的地方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泠然月 的頭像
    泠然月

    天映泠然月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