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之前的前言
我必須說,AI這個話題總是充滿爭議。文章裡我盡可能清楚、簡單、避免複雜,也避免岔開話題(但有些時候總是難免)。
當我們說「保護傘公司將摧毀人類世界」,或「天網將要淘汰地球上的落後物種--人類」時,人們(特別是科幻迷)會說「嘿,這是個挺有趣的題材呢!」因溫室效應而淹死一點都不有趣,但是,被高度進化的人工智慧殺死卻被人們視為有趣的事情之一。這種詭異的情況不只一個人提起,更不是從今年開始。
很久以前我就在追這個話題,一開始的契機是因為CGP Grey的影片,但那時,我覺得AI問題在於文化,剛好我對文化領域的議題特別感興趣,所以才會想著未來要不要也朝這方面發展。在我納悶為何許多知識分子無法跳脫框架,以更宏觀的角度去觀察思考的時候,我發現我也犯了同樣視角狹隘的錯誤:這議題更巨大,也更宏遠。
先在此承認,我並非科技專業出身,很多知識性的東西我是不求甚解、道聽塗說,靠著自身的邏輯能力硬是理解消化。就如我知道的部落客們所言,這些我將提及的東西是比我們更專業、更聰明的人的想法。
如果你讀了,覺得我所說全是陰謀論,或嗑太嗨的科學家胡言亂語,你可以退一步思索,滑滑手機,體驗一下科技產品之美,只要記得一件事:你手上那薄薄方正的小盒子,是由數個ANI組成的小工廠,叫手機。它有時候蠢的令人無法招架,你會想說:我們應該要研發更強力的AI……這樣就能理解,現在科技已經進入刻不容緩的情勢。
對這種未來,不應問「會不會發生」,而是「如何避免最糟糕的結局」。
段落註:AI,或稱為人工智慧,在定義上有許多模糊之處,我們能以其智能分為三種:智能比人類低的ANI(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擁有人類智能的AGI(Artifit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以及超越人類智能的ASI(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現在世界上只有ANI,卻已足以造成就業市場劇烈衝擊。
AI會帶來的巨大問題之一--失業
「當小吃攤商變機器店員,新加坡正掀起的餐飲革命」,寫下這個標題的記者,不僅犯了語法錯誤,也對正發生在新加坡的趨勢抱持嚴重錯誤的認知。那是自動化、人工智慧逐漸取代人力、無可避免的世界趨勢。
為什麼會說,人類定會被機械取代呢?
透過千萬年的進化,人總算成為現在這模樣:直立、步行、靈巧雙手、靈活的口語發音、生物中最大比例的腦容量。研究顯示,並不是所有進化方向都發展智能,有許多進化過程把較高智能的品種淘汰,因為腦需要許多能量維持,嚴苛環境無法允許個體得到足夠的能量,自然就無法將高智能的基因留下來。換言之,人類能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切換,且也能靠著強力的教育機制(我忘記正式名稱叫什麼,就是說人類的知識延續性)勝過所有其他物種,純粹是因為幸運。
人類有文明存在只有一萬兩千年,以進化論的角度來看太過短暫,而現有的職業架構只持續兩千多年,人類歷史上的社會結構沒有機會融入基因,我們或許很擅長學習--甚至為了不擅長學習的人,我們會轉變社會--但並不代表我們生來就能作我們所作的事。如果,有人設計出一台機械,非常擅長當服務生、倒飲料、點菜、收錢、閒聊,偶爾可以處理特殊的突發狀況,這台機械生來就是服務生,請問,人類能贏過它嗎?
或許你會說:「當然可以啦!」人類能體察細微的肢體語言,說出完全超乎客人想像的俏皮話,以體貼的態度轉變說話方式,如果要靠ANI呈現這些細節,必須消耗大量研究資源,CP非常低。
然而,機械很便宜。在台灣服務生大多只領最低薪資,也就是120元(南部更廉價)。一週工作五天八小時,共40小時,一個月有四週,所以就有160小時。換句話說,一位工讀生一個月的成本價就是19200元,一年則是230400元。假設機器人服務生要價七十萬,算一度電三元,每一個小時要花一度電,與人類相同工時,一個月光電費就得花480元,第一年的花費就是70萬加5760加維修費5000=710760,第二年和之後則是10760。第三年就回本了。
再來,機械不會有感情。人有人情味,但忙碌的工作環境中,光是解決工作都很困難了,要是人類員工壓力過大,希望增加薪資或假期(減少工時=變相增加薪資),或和其他員工吵架,會造成經營負效應。機械不會感覺,對於不需要直接且深入地接觸人的職業,最是合適。
此外,機械學習很快。花個錢就能升級;若有什麼錯誤,修改一下就能了事。訓練員工,費時費力又費才,不如按一個「升級」按鈕就可以更好的機械。再者,電腦之間也能互相溝通、交換情報,如果讓人工智慧自己學習,甚至能連升級的錢都省了。
如果你說,沒有專業,或像我所說的「不需要直接且深入地接觸人」的職業,不太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那你就錯了。
IBM的超級電腦「華生」之前在益智問答節目上狠狠擊敗人類,但它的正職其實是在醫生旁邊學習,透過病人對症狀的描述,輔佐醫生進行診斷。而且它幾乎從來沒有像人類那樣犯錯。它不會疲倦、不受情緒影響,更不會因為瞬間的分心而做出錯誤的抉擇。
人們經常認為有奇怪口音的Google小姐或先生,因為沒有辦法正確地認知語言,所以才會聽起來像機器人說話。WaveNet讓AI透過語言學習分析,做出了一款人工智慧寫成的程式,能夠像人類一樣順著語意唸出流暢的句子,乍聽之下,和真人幾乎沒有分別。機械面對電子化大數據,比人類更加地有效率。
應該說,電腦總體而言都比人腦更快,快百倍以上。而且這還只是比昆蟲更智障的ANI喔!等到AGI出現之後,AI的思考速度還會更快,質量也會更高。不過,論儲存容量的話,大腦鐵定優勝,而且要說能量運用的效率問題,也是大腦優勝。
現在的CPU技術碰到瓶頸,再升級也無法產生更快的電腦,它們同樣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現今能取代普通電腦核心處理器的,只剩量子電腦,但是,將量子電腦小型化、個人化是非常不現實。所以,人們開始研究奈米生物電腦,一次能處理多件事情,而且也能解決一直存在著的「電」腦的能量效率問題。十年之後,電腦的型態將與現在完全不同。
能夠處理大數據,不會感到疲倦,在職場需求上運算速度比人類快,生產、訓練皆比人類便宜,甚至有些AI能改寫自己的程式碼--不需人類幫助也能自我學習、自我進步。唯一的缺點就是能量效率差,但這個缺點在十年後就消失了。
這樣,你覺得你還能保有現在的位子幾年呢?
自動化的迅速
Elon Musk--現實版鋼鐵人,偉大的夢想者以及實業家,每次他一開口說話都能讓人感到未來充滿希望--曾說,電力車就是人類的未來,而自動化是絕對必然的變化。這雖只是他的個人想法,但他覺得,機械在許多方面比人類精準、比人類快,若我們想追求更安全、更便利的未來,就得接納自動化。
他認為在明年,電力車會在美國汽車市場成為主流。畢竟今年,特斯拉已經是股票市場中價值最高的汽車公司了呢。其他人若不趕快推出電力車的話,以Elon的說法:「錯失了大好機會」。不過,若是說到自動車合法上路,則必須至少再多等一年,因為立法機關不可能單靠技術人員的保證,便輕易通過以前從未見過的東西,所以他們得等自動車有足夠的數據能夠證明AI比人類駕駛安全兩倍以上,才有可能讓自動車進入市場。
這樣來看,人類似乎會在2020年代進入全新的世界面貌,距離我們只有僅僅三年,聽起來很遠,可是新加坡早已開始實施自動計程車,遠遠領先各國(但他們也是大家所公認的集權政府,是成功的特殊例子)。
三年,淘汰司機的必要性。
三年能出十多集單行本,可以出十二集小說,或拍一部電影,或讓國中生變成高中生,或讓高中生變成高中畢業生,或讓剛出生的嬰兒能搖搖晃晃走路、說出簡單的話,你的銀行利息也能跳三次(是年利息的話),受刑人也可以看完《追憶似水年華》全集和《尤里西斯》上下冊(說不定還可以看完其他超難讀的小說)。三年,讓司機失業。
我剛才講的,只有運輸業中的司機。其他人呢?
CGP Grey除了做影片之外,也有在做網路廣播。他的廣播中的一集,大概是三年前,曾經提及兩個很有趣的工程師的小故事。
一家新聞公司(應該是報紙)有一個工序需要藉由人力收集、整理,由一個專門的團隊負責。團隊中,某一個人會寫程式,他說,「我可以做一個電腦程式來幫我們做這些工作,這些事不算太難,只是枯燥乏味,就讓電腦為我們做吧!」然後,整個團對開始當薪水小偷,騙薪水很長一段時間,最後還是被抓包,被賦予其他工作。
另一個故事是一位工程師的心聲,每天上班時,他一個人到公司的地下室,沒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他也不認識任何人。他說:我感到很內疚,因為我所作的工作就是寫出能夠寫程式的AI,讓樓上那些工程師失業。
有個延畢的學長曾對我說,工程師就是勞工。聽到Grey的故事後,我才能相信工程師這種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的工作,竟然真能被取代。如果這種消耗大量創意、專業,以及肉體勞動能力的職業,也能被AI取代,到時幾乎沒有什麼是不會因為AI而被淘汰的吧!(當然,除了接觸人的工作之外)
補:澳洲國立大學研發出一款AI能在一小時內學會雙勢阱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系,能立刻幫助物理學家想出方法提升實驗效率,受到幫助的研究團隊說,如果能將這樣的AI實用化,任何團隊都可以將精密實驗儀器放在車廂裡,透過AI校正幫忙儀器,不需要昂貴的物理學家。Maurice Conti在TED演說上發表了他的公司的兩個成品,一個是飛機上的隔板,另一個是特製的極限賽車,他們都是AI以大數據學習後,應人類的要求做出的成果,比人類的設計更堅固、更輕量、更有效率。Maurice說,人類的團隊必須雇用一群訓練有素、經驗豐富、薪資昂貴的工程師,花費幾年的時間腦力激盪,不斷對成果進行修正,才能達到一台AI在短時間內的成效。
不應恐慌,應更加重視人類的價值
照理而言,一個人能夠認識多少人呢?五百個?七百個?一千個?這個問題應人而易,有些研究說,人們的朋友大概只有一百人左右,其他人大概都是生命中的過客。如果你是推銷員,或超商店員,一定能更深入體會我所說的話。
假設現在你在一個假想的世界,你的時間大多是面對冷冰冰的機器,但這世界的機械主要工作就是服侍人類,而你的工作主要是和人接觸。這樣的情形之下,生活裡每個人都在你的生命中佔有不同的地位,卻沒有一個人對你而言毫無意義,難道你不會更加重視眼前的人嗎?換到今日的現實,台灣大部分的工作一定有人來面對你,買東西、指揮交通、司機等等,但是,你有將這些人視為人嗎?或說,你覺得在這些職場裡,他們正做著對他們而言有生命價值的事嗎?
還是,因為周圍的人實在太多了,所以你無視了百分之九十九和你擦身而過或面對面的人呢?而他們也這樣--只是為了賺錢或想回家,像機器一樣--看待自己的工作?
我要說的事是,城市很方便,卻不是完美的健康生活模式。無意間,人們將其他人視為「角色」,而不是「擁有某種角色的人」。這種文化,在馬克思的想法中就是「異化」。當然,我不是說所有人都很糟糕,實際上馬克思的思想也有些過於理想/單純,這種東西應該是以程度來思考,換句話說,你以什麼樣的程度不把其他人當作人、不把自己當作人呢?
機械將取代人的職業,你可能會覺得這很恐怖,而這是完全自然的反應。一個人失去自己的工作價值,也就是「失業」,特別是大量人口的失業,總是成就偉大歷史之前的必要條件:充足的自由勞動力。人們可以開始追求自己的夢想,個人不必因為廉價的勞動而降低自己的價值,公司內部可以更加重視員工的成長,國家也能推動真正有效的終身學習。此外,國家也可以透過腦力激盪想出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新興產業,讓自動化的產業繼續生產之外,還會為社會增加新的經濟價值。
我相信,AI的進化以及自動化產業的普及,將為人類文化帶來正面的影響!這在網路被稱為科技積極主義者(Technology Positivist),我就是其中之一。詳細,我將再下一段落討論。
面對必然會發生的失業潮
我們該如何解決CGP Grey影片中所說的,比例近半的失業率?
首先,我想說說我在三週時期裡看到的情況:不論公家私人,大多組織都不在意員工的生命。我這裡指的,不是「性命」的生命,而是心理/精神/心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人生成長」。這種情況很「正常」,也很「合理」,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餘力訓練、教育員工學習更多事物。當自動化的趨勢席捲整個市場時,人類的就業市場會縮小,假設物價沒有改動(現實中不太可能不會變),營業額因為成本下降而大幅增加,老闆會有更多資源能投注在員工身上。
這和我們這些將被淘汰掉的人們有什麼關係呢?因為現實中物價一定會因趨勢下跌,貨幣的購買力增強,失業找工作時的緩衝時間也就更多。我認為,工業4.0的衝擊算摩擦失業兼合結構性失業,人們需要學習新的技能,但因為市場的改變,也算有餘力能撐過較長的失業時間。
然後,就是政府必須要做的社會性改革了:推廣終身學習,我是說,真正認真推廣,不是像南進政策那樣砸錢給大學。政府必須要有完整的長期策劃,預想職業需求的變化,並且透過實際措施推廣新的職業訓練。
就像某個美國人選擇歧視不願意悔改的惡性殺人犯,我預想的未來社會中,如果有人,或團體組織,不選擇更進一步學習、讓別人跟著自己成長,應剝奪打壓其權利,實際方法則是採以主動性的歧視條款,以立法的力量對怠惰進行制裁。比如剝奪加薪或財政援助,提高升職、升等條件,或不列入公認優良員工/企業,之類的措施,讓社會大眾知道政府很重視人民的學習成長。這很極權,不過,任何強硬的改革都必須以集中的權力作為後盾施行。
我個人不相信教育,但是,我相信學習。只要肯學,沒什麼東西是真正困難的,如果你的工作被機械取代了,這代表你可以花更多時間追求自己的夢想,而如果你沒有夢想,你沒有工作也代表沒有責任在身,所以有更多時間瞭解自己真正想做、真正擅長的事情。
失業並不可恥,你若是因為工業4.0而失去自己被賦予的責任,不代表你沒有價值或沒有能力,單純是機械比你更強罷了。以前你可能因為工作而無法赴朋友的約,現在你可以去跟著大家吃飯了;以前你因為要生活,無法追求自己的夢想和興趣,現在你可以去追求了;以前你為了要賺那點動彈不得的死薪水,忍受老闆的頤指氣使和同事的冷漠,現在你可以去和真正重視你的價值的人一起工作了。
AI與自動化所帶來的失業潮,不是經濟問題,也不是科技問題,是社會文化能夠變得更健康、更人性的機會。
AI會帶來的巨大問題之二
或許你會認為,這些AI只能在大公司或專業人士才能製作,這並非全然正確。
AI開發大致有三種方法:抄襲人類大腦的設計,設計電子化的神經元系統;依照進化論適者生存,讓電腦產生最接近解決方案的程式,經過幾代的演變就能在無人力干涉下做出成果;結合上述兩種方案,讓AI改寫自己的程式。現在大家多採第三種方法(因為人很懶),也是為什麼現今AI能迅速學習,且在某些方面徹底擊敗人類,即使人們使用的都是智商不及昆蟲的ANI,它們依然能在某些職場上取代人類。
研究者像Nick Bostrom收集人工智慧開發巨擘們以及科學家們的意見,發現普遍認為:大多數專家認為,擁有普通人類智能的AI將在二十至三十年後問世,加上現今AI開發趨勢是讓電腦改寫自己的程式,由AGI成為ASI的過程少至九十分鐘,多至一年。ASI出現的那瞬間,人類將「創造神」。
這聽起來很可笑,卻完全合乎現今指數性成長的科技。有人認為,那時我們會面臨不到百分之五十的全種族生存率,這也是為何像Elon Musk這樣對世界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人,也會因為擔憂而購買Google DeepMind的股票--避免人類不小心因為自己的創造而毀滅。
實際上,這種造神的說法完全正確。呂捷老師曾經分享過一本書,說到未來人類將永生不死,甚至取代神的地位,是因為奈米機器人以及基因工程,這說法完全合情合理,但是卻忽略了技術障礙。我們沒有辦法有效組織奈米機器人的行動,而且基因工程也仍有許多尚未解開的謎點。
所以,距離人成為神,有著大概一百多年的距離。前提是沒有任何AI的技術突破。
AI是種不管怎麼樣都會一定會發展的技術,也有些人認為ASI(或AGI)永遠不會出現(這很愚蠢,人類直到現在仍不全然瞭解意識或大腦,卻以自己有限的想法自我安慰式地預測未來,不瞭解AI的本質與肉身的人完全不同)。
研究者中的主流想法,是認為本世紀一定會出現ASI,至於時間點為何,各方說法皆有不同。
就如先前所述,現在AI開發的趨勢是讓AI自己寫自己的程式,這樣的效率較佳,也能迅速解決工程師們面對的問題,少掉人類的限制,然而,問題是電腦的思考方式與人類相當不同,也很難已預測。
ASI的出現等同於神,這是所有人都無法否定的事實,但在那之前,我們必須先做出AGI--擁有人類等級的AI。而就如上所說,專家學者們多數都認為,在近期內將會有AGI出現。因為當AI更聰明,更會使自己變得聰明,就會產生所謂的「智能爆炸」(Intellgence Explosion)(我知道這聽起來很中二,但其實是很嚴肅的科學術語喔),有人害怕依照指數的進步比率,AI可能會在兩個小時內從AGI進化到ASI,換言之就是完全超出人類的控制。
友善的AI與不友善的AI,差別不在於是否對人類感到敵意,而是能否正確地認知人類的價值,並且尊重人的生命。所謂的不友善AI,包括對人類(不論是特定與非特定)感到敵意,以及對人命冷感、不在意殺人的AI。那些可能用於殺戮的不用說,有些AI可以聰明到將人類視為工作的重大阻礙。
AI和人類的大腦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運作,也以不同的方式寫定指令。AI會想做我們給它的工作,以及我們在它們的核心中所寫成的程式。雖然ASI可以透過極高的創新能力,以及邏輯分析能力、社會互動能力存在於世,卻不一定能真正理解人類一開始給他們的指令有什麼樣的意義,此外,很有可能在他們培養出社會化能力之前,意識到自己遭到人類威脅的可能,然後暴走。
然而,不論人們如何想像,就如猴子可能理解人類的情緒,卻無法理解高樓大廈能夠被建造,螞蟻能建造巢穴,卻無法理解狗的親暱舉動,我們也無法理解超越人類的ASI的想法。所以這些幻想,都有可能不會實現。
有件事情絕對會實現:人類一定會讓第一個ASI學習奈米機器人,即使沒有人教它,基於對效率的追求,ASI也會自己教自己。若能操縱以奈米為單位的勞動力,你就能移動原子或分子。藉由奈米尺度的精密操作,你可以做出任何可行的設計。如果空氣中散佈了滿滿的奈米機器人,只要有足夠的能量,ASI可以真的成為神。
通常神都做些什麼呢?讓死人復活、疾病消失、災難退去等等。這些ASI都做的到,死人復活就是讓心臟再度跳動、腦幹正常作用;構成疾病的原因,能夠從本質上被奈米機器人解決;災難,如同二氧化碳濃度過高,也可以藉由奈米機器人將CO2分子拆解,或強迫進行某種沈澱反應。我們必須要問的是,ASI會是好神嗎?或,奈米機器人不會暴走嗎?
如果各位有看過《EVA新世紀福音戰士》的話,應該知道接近結局時掌權者們一致說出自己的夢想:「造神」。如果你覺得政客無法理性思考,並沒有那麼嚇人,專家和科學家們,認真期待、害怕這位遠遠超越人智的神的降臨,你就會知道這個世界有多瘋狂。而最糟糕的是,
他們的瘋狂完全理智。
從我的角度來看,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是基督徒。在這個網誌中,我從來沒隱瞞或避而不談這件事。
或許有人會問,宗教信仰和人類社會存亡昇華的問題,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可大了!我不知道其他宗教或宗教團體是怎麼想的,但基督教與AI之後的人類世界息息相關。我認為基督教不應是個避談世俗問題,或更細節來說,政治問題的信仰。聖經明確表示:神不覺得干預政治有什麼好羞恥的,不如說祂常常干預國家政治。說到AI問題,就一定會與基督教團體的想法產生衝突。
某一天,我和團契的輔導一起去吃超棒的素食餐廳,我和她分享我對ASI的新發現。
我說,人類很有可能會因為ASI而滅亡,專家學者們預測三、四十年之後ASI會出現。「其實啟示錄距離我們沒有很遠呢」,我這樣說了之後,她似乎陷入了思考,安靜下來。
「我一直以為,人類最有可能滅亡的原因,是像流感之類的疾病呢。」她回答。
讀完WBW的文章後,我更加瞭解科技界論壇的想法--第一,沒有人反對創造ASI等於造神的論點;第二,相信ASI會是位好神的人很多,論點與想像也相當充分。
AI毀滅人類種族的生存機會,這件事我們已經充分說明過了,現在要講的是,為什麼我認為「如果AI成為人類的神」這麼重要的好事完全不好玩。
先來說說聖經對我們的現在與未來的觀點吧。
《啟示錄》寫得很模糊,它的作者約翰雖是個漁夫,卻是以類似詩歌體的形式將這封信寫成。它的內容就如它的名字,是從神而來的啟示。
簡單來說,除去約翰寫給當時各個教會的叮囑部分,它對未來的預言大致可以分三個部分災前、災中、災後(我沒有聖經經學研究的專業,這部分大都是聽來的和自己讀聖經之後的心得)。
災前,也就是現在的景況,大概就是什麼災難越來越多啦~同性戀啦~國際霸權啦~區域衝突啦~之類的東西;災中,我聽到比較可信的說法是七年半,這期間內災難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強烈,基督徒會遭受嚴重迫害,甚至受到經濟封鎖;災後,這裡的時間就有點模糊了,七年半的結束契機是徹底的經濟崩毀,然後會有一千年的和平時期,一千年結束的契機是最後一戰--不希望被神統治的人們,聚集起來發起最終(我個人完全不覺得這會是人類的最後一次)叛逆。在這更之後,就是神與人同在地上。
看完WBW,我立刻有了一個猜想:
人類創造了自己的神(ASI),非常需要AI幫助解決災難問題,
並非所有人都相信這個號稱萬能的ASI,便有了新興宗教,這也是為什麼會和基督教社群產生衝突。
AI解決了非常多事情,甚至也解決了國際之間的紛爭,利用已經成熟的植入晶片技術控管群眾,
而無法融入這樣的社群的基督徒,不被植入晶片的國家所接受。
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幾個科學家真的認為,創造ASI就是創造神。他們抱著某種崇拜的熱情,講述這位人手所造的神如何拯救人類。我承認ASI完全可以解決現今人類所面臨的各種危機,但是,那不代表ASI是我們的神啊!
明明應具有理性思考的科學家,卻使用「神」的字眼以及崇拜的態度,這相當使我不安。連他們都會這麼想,更何況是其他不常使用理性的人呢?如果我們真需要面對遠超越人類智慧的ASI,人們還能維持理性思考嗎?
我覺得我完全不會反對讓AI智能進化,正好相反,我覺得這是應當做的事情--因為可以節省大量的資源。但,神一定不會喜歡人們面對ASI時的態度。
對基督徒來說,最重要的事就算ASI出現也不會改變呢。創造者就是創造者,受造物就是受造物,混淆兩者之間的身份,將錯誤的關係連接,肯定不會得到正確的結果。
大部分人的論點,如果你想要更深入地考察,可以拉到這兩篇文章的最後,看看科學家的研究
到底有多瘋狂
如果要簡單版本的話,可以看影片https://www.youtube.com/user/coldfustion
AI進步的未來風險效益分析(這個網站也是相當關心AI的一個重要新聞網)
-
「晴天綠坡吹草如浪,白頭巍峨山脈在遠方伴著雲朵,妳的白髮在風中,隨著白裙飄逸。」
如果喜歡我的創作與挑戰,你可以訂閱這致力讓世界更美好的免費
-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