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花時間整理類型作品的創作和研究方式,但#ILLEGALFREEDOM的影片在我做其他事時,幫助我專心——因為很多時候,Shiey那偽紀錄片仰角的自拍棒畫面上,只有鄉間美景。
所以,決定把自己的想法,全部一口氣寫下來。
Shiey的頻道,真的不一般。
要說他到底做什麼⋯⋯Shiey(施伊)爬建築、搭火車或公車、貨車的便車,闖入禁區、跨越國界,展示那些早已被荒廢的建築,或不怎麼荒廢的建築。換句話說,施伊的頻道,就是非法越境與闖空門紀錄。
施伊沒有臉,遊走在社會極端邊緣之人,不能有臉。
他說,社會到處都有動之物。人在動,車在動,或許連建築也因著人與機械的活動而震響呼息。動之物難以預測。然而,愈危險的地方愈少人出現,愈少有活動,愈靜。施伊不斷追尋極靜之地——在電塔頂端之頂,大風吹拂而四下無人,正是施伊認為自拍的好所在;荒廢工廠的煙囪,半點綠與鏽紅都沒有的荒蕪上,施伊俯瞰無人的都市。
他知道如何攀爬、如何鑽洞,如何啟動關閉動感偵測與警鈴。只要是靜,便是施伊的世界——他所熟悉的世界。但從靜之地回到動之地,施伊說,每次都感到鄉愁、危險與不捨。
一開始人們很可能認為,這種闖入禁地的冒險,十分危險,但正如Bradley Garrett在JRE上所說,闖空門是可以學習的技能,網路上也不乏影片證實闖入活動(convention)、電影院或戲院,令人意外地,很簡單,簡單到臉夠厚就可以學。
當然,施伊和布萊德利都只是遊客。除了腳印,什麼都不留下。不可偷盜,不可毀壞。某次施伊在探索蘇聯時代的荒廢城鎮,找到一個很想探索的廢棄學校,發現門窗雖被藤蔓覆蓋,卻完好如初⋯⋯有兩個女孩打破玻璃,在他之前闖入。
女孩們聽見施伊彈琴,看到施伊發現她們,十分惶恐。社會理外之人遇見同樣理外之人,使她們徹底無助。施伊對她們的行為非常不悅——作為遊客,哪有人希望自己想看的景點被破壞呢?但如果她們沒打破玻璃窗,他也進不去學校。
那樣,他就看不到那棟荒廢學校中,人類所殘留的風了景。施伊旅途,很大都是風光景色,是草野、沙漠、天空的晴朗或陰沈,而特別在荒城裡,施伊曾發現一棟類似社區式建築的警衛室,那裡面床上的雜誌、掛著的衣服與髒亂,全都像人們才剛離開,只不過,有蒙上了層薄灰。
施伊每次進入廢墟,都會先確認電力,再確認動態感應;不管何時,都控管自己的體溫,注意食物和水。施伊在被電網燒過好幾次手之後,總算學會戴手套⋯⋯卻仍因為手套不好看,繼續被電。
施伊跳上火車,輕易穿越國界,看起來像走過街、搭上捷運一樣簡單。看一下火車的走向,讀一下只能猜測意思的異國語言標籤,推測火車是否要走往自己想去的方向。然後,想辦法讓自己坐舒服點。
這樣看,施伊其實和普通的旅客,沒多少區別。他有時候和當地夥伴一起探險,爬上瑞士山區阻擋落石的網子,爬上附近的電塔,或沒護具便走過工業用、五十公分寬的鋼鐵吊橋,或到網路塔的避雷針上,看夥伴跳傘。
每次施伊爬到高處,YT的攝影機畫面都會嚇死人。看到施伊爬上車諾比裡被遺棄的摩天輪——自從車諾比事件以來,沒有任何人維護那裡的設施——而他又得空手爬鏽紅的蘇聯鋼條,因為灰塵太厚、太滑⋯⋯媽的,雖然知道他不會有事,還是會怕啊!
車諾比裡,還有狼群、麋鹿,莫名其妙出現的新墓,以及其他潛遊客(stalker)、正經的遊客。能一賭核災災區當時被遺棄後的景象,真的很有趣,可惜所有人都只能在車諾比裡面住三夜。他如果想活下去,也就不可能讓施伊慢慢地一一探索每一棟蘇聯公寓大樓;不想被抓,就得避開保安與遊客。
從今年開始,我發現自己已進入沒時間真正田調,或大量閱讀的,那種人生階段。
早上,讀論文或書;下午,趕老師要的劇本或我的翻譯;回宿舍後,開始想辦法拼出三題故事或隨手寫,寫寫中篇或修改長篇連載的計劃案。我把週休二日調到週日和週四,但老實說,我沒辦法感覺自己有休息。
我試著想像,未來我開始上班工作後,大概也會這樣。上班前後,寫小說、翻譯《蠕蟲》和其他東西,上班時則聽podcast或有聲書或YT影音散文界的創作/娛樂媒體新研究。我沒時間累積「特別的人生體驗」,只能透過這種觀影的經驗嫁接,來取代實際的生活。
如果有人對這種非法探險、廢墟愛好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他的頻道。
他沒有中文字幕,不過會有英文字幕打在影片上。大多時候,施伊僅僅是把自己的行程計畫解釋給觀眾,需要說話的時間並不多,而且,這種沒保險的探險裡,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有興趣的人,自然可以接受吧。
啊還有一點。施伊絕對不會做內容農場式的標題,他就只是喜歡四處看看,那些沒人會看到的風景罷了。
魔法少女——或說日本的類型操作方法,以及類型(genre)研究方法——以及異世界
這大概是我寫過,最長的標題了。這確實也有些,很符合日本的作風呢。
魔法少女作為動漫的類型,並不算少見,也不算難以理解。《美少女戰士》和《庫洛魔法使》就是這種類型的巔峰,但「魔法」和「魔法少女」不可以混為一談。
要說為什麼,是因為鋼彈以及科幻,和魔法少女呈現相對的男女觀眾群分割:男生會喜歡九〇年代的鋼彈或科幻,而女生則是看魔法少女。
現在大家,早都知道鋼彈和機甲類型——不管再怎樣炒冷飯——回不來了。新世紀的EVA就算有機甲特色,大家也大都不是因為喜歡機甲才會追EVA,而是NERV的設定、攝影構圖等等美學、人設與劇情,再說,EVA也不是機械或機器人呢。
要說魔法少女,也算逐漸沒落,但一直存在類似的類型?直到⋯⋯有《魔法少女小圓》毀掉童年。二〇一一年,虛淵玄的劇本將魔法少女類型的所有期待,一一反轉。
想成為魔法少女?不,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會想成為外星人的電池。
想和夥伴關愛共處?不,任何人都可能有創傷,而帶有創傷經驗的人很容易偏斜。
想實現任何願望?不,那基本上就是賣身契,而且會大大打折自己的壽命。
想消滅邪惡?不,邪惡根本沒完沒了,殺外星人也殺不完的。
我想說的是,《魔法少女小圓》對類型反轉,點出魔法少女類型的不足與潛力,更是創造出「魔法少女小圓」的新IP以及一連串更為現實(或有現實感)的新魔法少女類型。
現在,機甲作為科幻類型的次分類,已經幾乎不存在日本娛樂界了。我想,是因為機甲本來的重點——就和魔法少女的魔法一樣——並不在於機甲。自然而然,會退潮。但這個例子下,大家應該能明白日本大眾娛樂界的類型如何運作了吧?
從類型開始到類型結束,並有新版本的類型出現,差不多有二十年到三十年,然而我們必須考慮,這種世代感的時間,只在網路年代以前有效。網路的資訊社會的加速效力,理應也會對類型有效。
我從高中以後,不再碰起點或中國網文,所以手上沒有任何跟中國網路小說有關的數據,也就是說:我認為,中國網路小說讀者,應該在網路平台上的「類型」或次類型的壽命,比我更理解才對。
中國網文的轉生、異世界進入日本網路文學後,有《無職轉生》(二〇一二年開始連載)這類老牌正統奇幻作品出現,大概經過五、六年過度/開發/適應期。其中還有《魔王勇者》這類風格特殊的作品出現,不管怎麼說,日本雖然很多梗,在中國人眼中都已經被玩過了,但兩邊脈絡明顯不同,不能簡單混為一談。
我要說的是,「正統奇幻」的使用以及變化,在日本奇幻網文類型——異世界——之中,是怎樣操作。
而要說「正統」的奇幻,只是將奇幻文學與神話、民俗傳說分隔開來,將奇幻文學視為商業性、現代化產製的文學類型,有明顯的創作者以及觀眾,不像古早的「奇幻文學」——觀眾與創作者幾乎明顯是一體,但「女巫」類型不是,詳情請參考這系列。要說其他現代奇幻文學,是不「正統」?也不是這麼說,而是它們對想像的深度與廣度,不如High/Epic Fantasy那樣深遠,也不會像正統奇幻那樣需要處理嚴重或明顯的脈絡差異與嫁接。
普遍來說,發生在「架空世界(secondary world)」的奇幻故事都被稱為「正統奇幻」,但基於要涵括日本的異世界文類,我必須拒絕這份常識。原因很簡單——就算我再怎樣不喜歡類型文學與娛樂文化產業中的政治,日本人的作品還是逼得我,不得不講講大和民族的自我優越個性,也就是,所謂的「文化殖民」。
日本的「異世界」類型,就算發生在異世界,也可能幾乎沒有任何脈絡差異需要有文本幫助讀者來跨越。他們基本上就是用異世界,寫可能在地球日常中發生的故事。
所以,我會將正統奇幻的定義再縮減(在某些層面上,則算是擴張,看你怎麼用)成:「發生於需要讓讀者知道自己進入不同文化、物質脈絡的世界」,就是正統奇幻。而這裡所指的世界,是行星擴展到宇宙規模的「世界」,所以哈利波特系列,嚴格來說算是低奇幻,當然這不代表《哈利波特》不好看或沒有深遠解讀的可能性。
而正統奇幻時間分類,最佳例子是:《魔戒》建立「奇幻文學」的標準;《獵魔士》等作品將正統奇幻的背景拉到泛歐洲(現在很多「歐風」奇幻實際是指英國的歷史風格),也帶入了後殖民等話題;以布蘭登・山德森為首的奇幻創作者,直接尬上了當紅移民話題,把所有殖民主義都拉進來玩一遍的《颶光典籍》成為現在後殖民場域中,最為人所知的作品,他和更多其他創作者曾以原住民文化,當作世界觀建立基礎,或是深入中國奇幻武俠的正統奇幻,處理武俠中少碰觸的物質科技史。
要說日本異世界文類⋯⋯老實說,我連「異世界」是否該稱上一個「類型」,都很疑惑,但在行銷上是這樣被西方理解,閱讀上也是如此被理解,所以應該⋯⋯應該錯不了吧。
日本異世界,理論上能稱為正統奇幻,實際上,完全不是正統奇幻呢。因為,這些故事一直都會有明顯的模板存在,你不需要切換思考模式來配合故事中的文化脈絡。
世界宗教?一定會有一個崇尚自然或真神,一個以基督宗教為模板。
政體?王國制封健階級,沒有多少變化可言,而且主角很常接受爵位,這讓「蠢貴族」等反派位置變得很怪,因為我敢賭:過了三、四代,主角後代也會成為蠢貴族之一。這種階級的設定一點意義都沒有。
魔法?能量來源大都是魔力,但為什麼有魔力?那不重要,彷彿魔力來源的研究與研究流派也全都根本不重要。為什麼主角都是開發的尖端?因為日本一直都是科技開發的尖端,或單純想YY。
食物?日本至勝,即使一大半的食物,都是現代化後,從其他國家飲食文化被引進的產物。
道德觀?現代日本至勝。說是現代日本,其實應該也能整理這些作品的意識形態,說不定能將這種創作方法,視為某種民族國家的建立。
(好吧。我承認自己是被這些日本創作者無聊的設計,弄到非常不爽了。但我覺得,這種情緒反應,似乎也不算全然錯誤吧?)
生態系?一定以地球為基礎。
語言?⋯⋯這或許要求太多了,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像托爾金那樣屬於語言狂。
這些是我最近看的異世界類型(全都有漫畫改編,因為我拒絕接受太低品質的文字表現):《傲嬌惡役大小姐莉澤洛特與實況轉播遠藤君和解說員小林》、《最強的魔導士,膝蓋中了一箭之後成為鄉下的衛兵》、《治癒魔法的錯誤使用方法》、《騎士魔法》、《關於我轉生後成為史萊姆的那件事》、《異世界賣藥續命記》、《女漢子騎士也想談戀愛》、《哥布林殺手》、《平民的我,竟然是轉生者》、《轉生惡女的黑歷史》、《被眾神撿到的男孩》、《SEX&迷宮》、《入間同學入魔了》(不太算異世界類型類型但姑且刷一下存在感)、《無職轉生》、《娑婆的「普通」可不簡單》、《大公妃候補的貧窮千金想要腳踏實地成為女官》、《原結構解析研究者的異世界冒險譚》、《終將成為最強鍊金術師?》、《愛書的下剋上》、《想當冒險者的女兒到首都當了等級S的冒險者》、《狼不會入眠》、《轉生公主今天也在拔旗》、《因為成了魔王的手下所以要毀掉原作》、《縱之國》。
(這些都是陸譯,要知道台灣譯名還請自行谷歌)
這些作品品質高低不一,各位給的標籤也可能有所不同。而說起正統奇幻,我目前還沒看到比《愛書的下剋上》,更妥當、深入處理階級話題與文化脈絡差異的作品了。
我可以說這些作品,雖是奇幻,卻根本無意處理奇幻的要素——也就是「生活在幻想的世界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比如《女漢子騎士也想談戀愛》,那是單純的戀愛劇,世界觀怎樣建立都不怎麼重要。
而也有些作品,如《終將成為最強鍊金術師?》會使我疑問:為什麼這個世界長得這麼像地球?人類文化像地球,植被與生態系像地球,魔力來源到底是什麼?如果魔法真的這麼方便,為什麼還沒有人創造出跨時代發明?
文明重點不在於科技,在於科技的傳播與維護,而若是有「魔法」這樣隨意的工具存在,為什麼不處理《來自新世界》那樣的文明衝擊?幾百年的時間,來個幾次世界大戰也沒問題吧?要知道,《來自新世界》裡的超能力者,一開始只能開鎖,沒辦法做出太大的動作,是經時間累積才鍛鍊、基因培養出能屠殺千百人的超能力輸出。為什麼沒能使用魔法的人,不會有存在性危機?
當然,創作者不願意問出世界觀創作(Worldbuilding)類型的問題——很明顯——就是無意創作正統奇幻。
那麼,我似乎就不能以正統奇幻的框架去期待異世界類型了。
那異世界類型,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況呢?大致上有兩種:YY(自爽),還有只想講自己想講的故事,其他世界觀的合理性什麼的,完全不在意。
這樣不好嗎?當然⋯⋯好啦!
正統奇幻想處理的東西,一定會不由得地膨脹。畢竟會在意世界觀的人,寫的東西一定會不小心「太多」——想要將讀者硬生生地扯入自己所創作的世界,而不僅僅呈現故事。
而日本的異世界作品,雖然是歐風,但大部分的「風格」、「美學」,對於故事都不具有,有意義的影響。可以將其視為,單純的操作範本。
這讓我想到,日本的同人文化以及東方的戲劇傳統。中國傳統戲曲,就那麼幾齣戲常演,以前不需要導演,編劇寥寥無幾,就是因為粉絲自己都會唱名曲,大家看的不是故事,不是戲,而是戲如何被詮釋。他們看的是演員,而不是演員所戴的面具。
我個人看電影,是看故事、特效與風格,也會看演員如何失去原本的身分、套上角色。某種程度上來說,現代人所能享受的娛樂限度,非常之大,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我這樣,希望自己花錢、花時間觀看的作品十全十美,也更不是所有創作者都能夠寫出這樣的作品。
最近愈來愈多日本網文受到肯定,在改編時有機會重新編輯、優化品質,未來十分光明燦爛。
而也希望,中國那邊可以提昇漫畫技術,開始改編、精簡化更多作品。不過CCP這些日子過得很緊張,若在十年內,我依然沒機會把時間撥給中國的作品,完全也不會意外呢。
近況與agenda
我想近況,大概在翻譯後面的吐槽與更新,都寫很清楚了。不過我幾乎沒提及未來規劃上的更動。
寫著這段文字的星期日,已經更新到十月份《蠕蟲》和短篇小說/隨手寫。然而,大部分隨手寫都不是我所認為的「合格」小說。
於網路上創作,又沒多少人能參與你的創作決策時,你所能做的事非常簡單:如果你認為作品失敗了,或在製作過程感覺很討厭,或在做完之後很討厭成品,就不要繼續做以前做過的東西啊!
因此,我非常緩慢,但仍在努力地,試著走出之前自己寫過的文章、小說、詩詞或散文。
我想要如杭特寫剛左,或如〈未來遊戲話題之寫作〉那樣,認真嘗試「批評」。但我想寫小說。喔老天啊,我想寫小說。我沒工作時,我想工作;我工作時,我卻想死。我可以說服自己什麼都不思考,單純將自己投入小說的編排⋯⋯目前為止,這不算是成功的工作模式,卻是我唯一能採用的實際工作模式。
我惡補著美國純文學,同時不斷用週三更新的短篇小說/隨手寫來練習公式寫作法——按公式寫,意外比我所想的還要困難。但即使是三題故事,也因此算有點架構了。
超亞人類五天更新一次。五換二的比例,沒辦法非常超前進度,但至少我應該可以在期末輕鬆一點點。Xavia大大沒辦法接翻譯,不過我還是開放有興趣的人來練練中文喔(英翻中,要求的不是英文而是中文,因為野豬桑的英文還頗簡單)。
長篇的進度⋯⋯很麻煩。
我已經完成第一話的大綱,可是一直拖、拖到現在,我仍沒把一些我覺得很重要的角色,背景、性格,全部處理清楚。最後大概還是會寫成「試放集」式的短篇吧,但我差不多已經做好心理準備:這個長篇可能會爛到掉渣,不過往好處想,獵邪本來就是個不怎麼認真、想要YY的正統奇幻作品⋯⋯
反正,我先寫。最後會怎樣,我們就一起等著看吧。
若您認為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值得分享,還請點擊下面按鈕支持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