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外話
為什麼需要學哲學呢?
國外很多研究都指稱,做了回家作業的學生,和沒做回家作業的學生,經過一年之後,兩者的表現並無差異。還得加上,比較開放、「先進」的教育方式,並不像傳統那樣重視作業成績。那,學生又有什麼理由必須寫作業?
因為腦子就像肌肉,若不鍛鍊,就會自然退化。
而學習哲學,不在於獲得前人的智慧,或瞭解其他文化,或甚至,獲得能瞭解其他人的能力--說真的,即使學了哲學,你依然會搞不懂其他人腦子裡到底裝什麼--而是讓腦子活動。
舉起一百公斤的啞鈴,有什麼意義嗎?沒有,但很屌。跑四十二公里的馬拉松,有任何實質意義嗎?沒有,但很強。
就像有人以千人斬自豪,有人因為早洩而自卑,至於哲學,我想,也是一樣的。
練一練,起碼可以消遣時間。
但如果你練的東西,有著哲學的名字卻不是哲學,那就不一樣了。
複習的題外話
超現代主義是什麼?
很多人都用過這個詞,但我認為最正確的解讀,是:
這東西根本不是哲學。
瘋狂哲學-超現代主義 第四部分
(listen to lofi hip hop radio)
我的電腦並沒有設定螢幕保護,所以我可以在離開電腦桌前時,自由設定任何我想讓其他人看到的東西。
「Guido Van Der Werve」是一個藝術家的作品,在某個似乎位於澳洲的超現代主義藝術展中出現過。這部影片內容,是一個男人,走在平坦的浮冰上,在他身後有一艘巨大的破冰船,緩緩逼近,但男人義無反顧地獨自往前走著。
如果這是後現代主義的作品的話,影片會有一個結局:男人被破冰船碾壓,被壓入冰冷的海水中。
對後現代主義的解釋中,我最喜歡的是''Fuck everything'',後現代主義是對任何東西的反對,因為現代主義在當時是一場悲慘的失敗,而若是現代主義沒辦法為人類帶來新的光明,又有什麼盼望可言呢?所以人們邏輯上認定,最合理的行動是採取不合理的行動--''Fuck everything.''嘛~這次主題並不是後現代主義,所以不細談。
那個影片在展出時,是循環播放。也就是說,男人一直走,破冰船一直追,一直、一直停不下來,毫無終點或結局可言。
懂了嗎?
沒懂?好,那麼我們進入正題。
定義,資本主義。
作為一個中文人,必須要說,「主義」這個詞在哲學中可以說是禁忌。
像「佛地魔」,你絕對不可以說出口。如果真要說的話,你可以說人名,像沙特、黑格爾、康德、尼采,最好不要使用「主義」。然而,如果你正在和不懂哲學的人對話,也可能你自己實在沒什麼把握自己的正確性,就說「主義」吧。
資本主義這個詞,就是被濫用、扭曲,甚至產生截然不同意義的現代詞彙。
大致上,資本主義的解釋可以分成兩個部分:貨幣制度(或說金融、貨幣本身的存在,或說訂定價值的方式),以及自由市場。
(當然,這一部分又可以再開新的系列,所以不多說)
大多數人,都是以前者為主。像台灣人一直喊著自己是資本主義國家,但政府權力和干涉市場的能力超大,只有稅收比較像資本主義而已(然後賠個慘xD)。
貨幣制度,以普通人的語言來說,就是金錢。它決定價值的方式相當特別,不是放在自由市場上,讓供應和需求的勢力一起衡量,就是「預測」市場的走向。
作為它的衍伸,還有所謂的工具導向、功利導向的價值評斷。如果有看過「正義-一場思辯之旅」的人,應該都會對此感到熟悉。
以普通人的話,就是所謂的「現實」、「世故」。以共產黨的語言來說,就是「物化」。
普通人會停留在此,但,我們必須進入更深處。
(所謂金錢,是發明物,也是一種社會現象,是明確定義價值的行為,也就是說,金錢並不是人類的天生本能,而是後天習得)
(後天習得、創造物、社會現象,理解金錢的這三個性質非常重要)
我們該如何進行價值評判?
我必須要說,金錢是非常、非常古老的創造物。
人類文明的歷史時間(我愛用的HE紀年法)總共有一萬兩千年(今年是HE12017),如果國高中歷史課有認真上課的話,大家就能知道新石器時期就有實體貨幣,更往前推的舊石器時期也大概有以物易物。
人類社會必須要有價值評判的基準規定,因為這樣,才能符合人類的倭猩猩性。(諷)
人類早已習慣給所有東西都貼上標籤,這也是人類的學習能力的通性之一。
在Notes On Metamodernism中,有一篇文章提到「資本主義」如何扭曲我們對價值的建立。我不打算照抄也不打算翻譯,但我會用盡量接近的意思去解釋。
「資本主義」的缺點,就在於,我們所決定的價值最終,是要放在拍賣台上的數字,或者是對社會的「數字」如何造成「正面」影響。
這樣的思考方式及思考前提,有效地形塑某些人所期望的社會。但我們有真正去正視物品本身的價值嗎?
更進一步,我們有以正確的眼光,來理解藝術的價值嗎?
為了避免有人沒跟上,所以我想跳開來談另一件事,應該能讓更多人理解話題的重點。
尼采說:「重新評估一切價值」,在這個思考題之下,他提出了一個結論/提示:「上帝已死」,如果上帝,或任何創造我們的人(如「父親」這個代表權威的角色)離開我們、不存在,更甚者:不愛我們了,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
不深入尼采的思考題,而來看看他所提出的問題:重新評估價值。
看更深入一點:「價值」。
如果尼采的邏輯是正確的,代表,一開始就有所謂的價值存在。但,如果尼采是錯的呢?
如果,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價值」能談起呢?
這樣否定了尼采的論述之後,我們來找找他所說的價值是什麼……或者說,人們認為尼采所說的「價值」是什麼?
然後再回到我們的問題上。
我們該如何進行價值判斷?「資本主義」?我們已經可以知道,沒有人喜歡世故,那不自然,不近人情;承認每個事物的價值,像欣賞藝術那樣?那我該怎麼分辨雞蛋糕跟杯子蛋糕的價值?我個人認為雞蛋糕永久勝出,但其他人呢?群體呢?社會呢?
……看出端倪了吧?
所謂價值,是互相比較出來的。之所以會選用數字,單純是因為這樣很方便。古人的智慧不是沒有意義的xD。
超現代主義的回答:「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價值評判,我們也可以用新的價值來與世界互動,但我們不知道那是什麼,也不知道該如何用言語表述。」
點點頭,又說:「嗯,就是這麼一種感覺。」
感覺到了嗎?You feel me?
沒懂?懂了?
很好。請期待下一回瘋狂哲學-Metamodernsi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