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是這個部落格上,另一篇大學文憑都還沒拿到的作者的非專業廢文。作者本應在這時間寫寫業餘性質小說,卻跑來重述自己看過的youtube影片的內容,就只是因為一位敬愛的教授提出了疑問,這個疑問一直在作者心裡留下一個疙瘩。作者無法忍受自己有了一個(模糊的)答案,卻沒有將這答案分享給世界知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D0fLisyjBY
這是一部2015年的影片,可用來回應葛兆光先生2012年的振聾發聵。
正文~
To 所有想考中文系(或大人們說沒用的人文社會學科)的高中生們,以及我敬愛的教授所敬愛的葛兆光先生:
晚上好。
從標題的胡言亂語,各位應能猜出我現在精神相當不濟,是憑著一股腦子的熱血寫下這段話。
看完這個影片之後,我感觸良多。尤其今年是我在大學中的最後一年,往後若是沒有意外,應該不會再回到校園中……除非我逼不得已走上教師職。
我的主修屬於中文系所,但和台灣的普通中文系稍微不同,比起文藝更接近學術,常常和其他特殊領域混雜。可是,作為國立大學的學生,至少我是從繁體華文文學界的高級新手村起手。和那些中文系外的人比起來,我當然更瞭解中文系的價值所在。
能搜尋到這篇文章,代表作為學生的你現在有考慮中文系所,或是單純的人文學科(比如藝術、歷史、文學,這種直接接觸人,看似沒什麼專業的學科),這樣的你一定很常聽到以下評論:
「中文?那是什麼?能當飯吃嗎?」「大學很貴欸,你幹嘛去學中文?你不會說中文嗎?還不如去學俄文咧。」「你讀中文畢業之後,有工作嗎?」「中文系都沒什麼用啦~」「其他人也能說中文,這樣你有什麼專業?」
你聽得莫名其妙,如果一個系所真的沒用,為什麼幾乎每間大學都有中文系呢?它是真的沒用嗎?
嗯。真的挺沒用的。
咦?你問我這時候不是應該反駁他們?他們是正確的,為什麼我需要反駁?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為了回答問題,你必須知道對方在問什麼。成人對中文或其他人文學科的評價是「沒用」,他們準確的意思是,當你畢業、進入就業市場,中文系的文憑對你的商業價值很沒用。
是「商業價值」。換個大家都聽得懂的方式,就是錢。
中文系出來,說實話,真賺不了多少錢。歷史上有名的文人,都是進入家境破落、仕途潦倒、酗酒身傷、失戀心碎等等場景之一,才能寫出傑出作品。《賭徒》中有一句我很喜歡引用的台詞,它這麼說:「我不是小說家,因為我沒種在上個世紀承擔銷售失敗而餓死的風險。」如果你還在做賺大錢的文學夢,醒醒吧孩子,別想錢,但作品還是要寫。
我嵌入的那個影片給了我一個靈感。為什麼人文學科在市場的競爭力如此之差?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它賣的是生活,是極端實用的學科,它們要求學生高度吸收、高度內化、高度應用,幾乎改寫一個人的腦子,同時它也要求在生活中的實踐,但沒有人能因為生活得很棒就得到讚賞、文憑和鈔票。
任何人都會生活,自然,沒有人會想買生活。簡單易懂的邏輯關係。
影片中說:「小說教我們人際關係,藝術幫助我們重塑觀點,戲劇帶給我們淨化作用的體驗,哲學引導我們思考,政治教導我們計畫,歷史則是讓我們對個人或政治局面作案例分析。」
不過,影片的作者沒有提出一個實際的方法解決人文學科畢業生的窘境。我在文末,將會提出我的個人見解,以及發展方向。
現在先回到中文系的話題。
為什麼中文系是極端實用的生活學科呢?
普通生活中,你說的是什麼語言?中文。
如果你想要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情感,或瞭解別人想傳達的含意,你要用的工具是什麼?中文,或語言之外的媒體的藝術。
不管你是做什麼行業,即使是工程師,進入第一份工作五年後(笑)你依然需要學習如何巧妙地使用語言--也就是中文。
人生並不只有工作。實際上,人生的絕大部分都是由工作外的成分組成。那個成分,被我們稱做「生活」。
你花了四年的時間在大學學習,兩年的時間在碩士跟老師混,然後不知道多少年的時間掙扎著拿到博士,如果你不是讀人文學科,那我相信你一定有著相當程度的市場競爭力,如果你是人文學科,我相信,你一定很會享受。
每天在學校,你學習的是發生在古人生活中的事,或悲,或喜,或怒,或驚。你從人們文字中,體驗他們的生活。
而享受,就是讓生活具備趣味的重要態度。
除此之外,我認為人文學科中的語言文學學系(比如中文系),對瞭解一個人有著重大幫助。
這個話題我本來想在「瘋狂哲學-人類核心」提出來討論,就稍微在此透露一點吧。
「你能從一個人如何組構語句、字句,來看出他的心是什麼樣子、受過什麼影響、性格是在哪一部分被扭曲。」各位看倌,這就是為什麼我對中文如此著迷,也是我對人文學科中的文學百分之百支持的原因。
把語言想成遊戲的話,每個語言都有特定的規則(你不喜歡一套規則,你可以選擇切換到另一套語言,只是你得小心,語言規則背後總是牽著幾十牛車的背景設定書),你服從規則的程度、服從規則的方式,都會顯示出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人們大多經常使用口頭語,但書面語是另一個不同的世界,此外,不同媒體上的書面語則又是自己的小小世界。若要精確使用語言,你必須掌握各個場合使用語言的方式。然而,即使全部都掌握到流利了,自己想表達的東西仍過於複雜,沒辦法用簡短的形式說出完整的意念……
這個時候,中文系的魅力就出現了!
標準的中文系,不僅會帶你認識你從來不知道的現代文學角落,也會牽著你的手,在你前方指出古文的探索道路。如果你沒辦法在和你相同時代的人們中,找到你希冀的中文的形式,沒關係!你還有五千年的文化與歷史可以挖!
說到中文系對生活的享受……我必須說誠實話,我不認為台灣的教導夠充分。以前的中文系教授,會帶學生一起出遊,在月光下飲酒作詩,十分快意。現在光是教導學生入門古典詩詞,就費盡了心機。
我不得不說,中文系在生活這塊的淺薄,令我感到非常、非常失望。嘛,我也沒辦法怪罪學校或怪罪傳統,教授們總是忙到翻天,學長姐也像是把高中沒有機會體驗的東西,全部玩過一遍,而我這死宅一心想的只有小說。大學是個寶山,我卻專注雕琢自己手上的幾顆樸石。
我相信已經有好多人回應了葛兆光先生的錐心吶喊,肯定也有不少人將這部影片中的概念延伸。
我想,大部分的人做出的結論,鐵定是文創吧。
說說文創
個人意見:文創,根本是屎。
大部分的文創產品,不過是給人家設計,或給幾個自稱畫家的人撇了兩筆,掛上文創的招牌,就能從上流人、天龍人或好野人手中多剝削個200%利潤。
幹他媽的這麼貴是有三小意義啦!之前逛街時有一個同伴是個美術系妹妹,她看到一個商品,直接說:「如果要的話,回去直接做一個就好勒啊。」真他媽霸氣,如果不是美術系還真說不出口啊!
要我說的話,我對文創只有三個要求:樂趣、美感、深度。
換句話說,你的咖啡店能煮出不錯的黑咖啡,稍微有點裝飾,有個吧台。然後,請一位風趣、有深度、對藝術和美有所見解,而且沒有社交障礙的人文學科大學畢業生,站在吧台後和客人聊些有意義的話題。你說,你的咖啡店是文創,我完完全全不會有意見。(只要這位畢業生願意在畢業後繼續精進鑽研文化研究)
沒有噱頭,沒有「創新」,靠著穩紮穩打的文化實力作基礎,創造出有涵養的空間與氛圍,這才是文創啊!
回歸正題。我認為現在市場上普遍的文創,是行不通的。魚目混珠的「手工」和「創新」無法表現出人文學科的生活素質,若只是單純的創意,十幾年後AI一定做得比人更好,但人類內心的渴望從千年以來都未改變,所以我想,文創應該走的路是增加人與人之間的生命交流。一個大學畢業生的「聊天」,也被我算做文創,其背後的原因就是在此。
台灣的未來,海外的現在
葛兆光先生,我相信您一定讀過馬克思的傳記,請您明白……馬克思是個人生輸家,若一個人沒有像他那樣悲慘,是寫不出《資本論》這種著作的。要論輸家的生前光彩,我覺得梵谷好太多了。梵谷有愛著他、支持他的家人,有願意和他徹夜常談的朋友,有能抒解胸懷鬱悶的媒介,但馬克思有的是理想、被拒絕、追求合理的哲學思考,而缺少了情感的出口。
嘿,毛澤東都能上上女學生了,馬克思這無聊的學術怪咖兼革命狂人,似乎真沒有多少娛樂可言呢。馬克思真的有「生活」嗎?我很懷疑。
回歸正題。
台灣人窮怕了。
貧窮很苦。有個兼職副教授和我們班說,她家以前是村落中最窮的一家,中午沒有點心可吃,她母親就從河裡撈泥鰍(應該是泥鰍吧,希望我沒記錯),剁了頭給孩子當飲料吸,他們吸完東西了,就拿回給母親,剁掉吸乾的那一節,然後繼續吸。她說,他們家全靠她支撐,因為只有她識字。
我認為貧窮和無知,是罪惡,是咒詛,是社會上死亡的源頭。但一味的恐懼,只能顯出台灣人那繼續壯大的無知。
一例一休是個開始,往後,勞工的價值會大幅提昇。這是必然的趨勢,就連軍事這種消耗人命像消耗食物的產業,也認為人力資源是最重要、最無法取代的貴重物品。國外先台灣發展勞工價值好幾十年,現在台灣才開始跟著海外老大哥走,強忍著陣痛。
這個勞工西化增值的潮流會釋出大量人力。人們找不到正職,只能打打廉價零工,大部分的工作將逐漸被機械取代,人們只能虛度光陰……人文學科的魅力就在此顯明。
「無聊」是種非常可怕的東西,研究顯示,人們可以承受痛苦,但單一毫無變化的環境,會帶給人腦比肉體的疼痛更嚴重的損傷。所以當人們沒工作可做,自然而然地,會想要在有限的資源中尋找生活的樂趣。
食、衣、住、行(旅遊)、育、樂,這些被大家稱為生活的六大要素,也是家庭帳本中常出現的分類,而在我看來,則是文創產業真正的發展方向。更進一步地說,這些就是人文學科發揮所長的面向。
這時,你可能會問,如果無法以ELIF(Explain like I'm Five)的方式呈現人文學科,我們又該如何將難以解釋、難以學習的東西展現在人們面前呢?
我現在能想到的方法/方向有三:(如果你是滾進來想看人文學科是不是值得你浪費四年的時間學習,我很建議你繼續看下去,因為這關乎你的畢業後的未來呢)
1. 逐步帶領目標群眾,培養深化的興趣,鼓勵人們追求更進一步、更上一層樓的享受。
2. 與目標群眾建立親密的關係,讓他們認識自身、探索自身,然後在談話之間將深奧的道理用淺白的方式說明。
3. 環境教育,將人文學科融入科技產品,慢慢將生活的道理和享受生活的不同方式,塞入人們腦中。
第一種方法,比較接近教師。採取這種方向的人不必在教室裡教課,可以像我這樣偶爾在某個平台上發文章,或者出書,應該也可達到預期效果。這個方法的優點是,你可以循序漸進、以架構的方式引導對方深入,將人文學科的生活精神直接展現在他人面前。
它的缺點,是你很有可能一輩子都在自言自語,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想追求高質量的享受。有些人在家看毫無營養的綜藝節目也覺得很開心,而你無法否定這也是種享受生活的方式,即使沒營養的內容對個人學習發展、人際關係的深化,都有可能造成損傷。
第二種方式,是導師、充滿智慧的吧台酒保之類的角色。這種角色雖然也可以像前一種角色那樣引導,但主要職責是「建立關係」和做「享受生活的見證」。簡單說是:做好你自己就夠了,讓別人看見你怎麼生活、怎麼和人互動。若你喜歡研究、讀書,我覺得這是個非常好的發展方向,不過你必須將所學內化,然後直接在生活中應用,這對沒有資質當知識分子的人而言,可能有點困難。
第二種方式的缺陷是,你不一定能影響其他人一起入坑。他們有困難時,會想找你;想要淺嚐生活中的享受時,會找你。但就算你用優雅而有智慧的方法解決他人的煩惱,或順利安慰了別人內心傷痛,這對文化的傳播說不定完全沒有作用。他們享受的是你,而不是你提供的東西。
第三種方式,也是我覺得報酬率非常高的方式,同時它的失敗率也相當高。這是結合第一種方式的深入淺出、第二種方式的活出專業人文精神,還有文創產品,所導出的綜合方法。不過我得先說,我不認為這個方式是文創,因為它的設計理念下的產品會和現今文創產業截然不同。
這種方法強調的是風格,「美」的風格,「深度」且有意涵的風格。你的產品設計可以是與文創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像是商管行事曆之類:行事曆的通知系統不必是鬧鈴、震動,可以是一段訊息、一段文字,提醒使用者要注意時間,而訊息內容你就可以做文章了;又或者,你的行事曆在偵測到使用者幾乎將行程塞得滿滿時,就跳出一個考據正確的古人休閒時間,提醒使用者忙碌中也別忘記享受生活。
這些想法,都很簡單,比起現在的文創產品更需要人文學科的專業,也更需要研究如何將文化基底,實用於生活當中。
生活的重要性
我想再重述一次:人文學科,意義重大。
作為基督徒家庭出身的孩子,小時候我問過父親:「如果當初亞當夏娃沒有吃下禁果,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還會有今天的科技嗎?」
我爸的回應令我印象深刻,他說:很多科技都是因為戰爭產生,若沒有戰爭,自然人類的交通之類的技術,不會像現在這麼發達,但騎馬應該會變成所有人都應該學習的東西,因為沒有馬,人類很難長距離移動,而其他會興盛的,大概就是詩、音樂、藝術、農業之類的東西吧。
沒有現在的科技產品,人們也能活得好好的。在農業時代,人們即使窮,也有許多值得享受的東西--他們也活得好好的。現在走到街上,不過幾分鐘車程,你一定會見到一兩家精神科診所或心理諮商中心,人們生活壓力大,卻又不注重生活品質。
我期待一例一休正式融入台灣生活之後,人們會像國外那樣,放了假就到處走走逛逛、和人聊天、培養自己的興趣。到那時,肯定會有人們想看書,卻又不知道什麼書好看,年紀大了的人發現自己不再適合看青少年小說,他們會想起,國文老師曾經提起過的,那廣博中文世界。
那一刻,就是中文系和美術系和其他人文學科,能真正進入大眾的生活的時候。
在那之前,我們中文人能主動增加自己的內涵,用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鼓勵人們更享受生活。
愛著世界的,
天映月
敬上
個人電腦,網際網路,3C產品,百分之九十九的瘋狂識字率,加上這些科技媒體--人文學科的救星--就能扭轉人文學科的價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