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劃介紹的前言

  近況,工作效率很差。打工的活動使我感到,那完全不是人該有的生活型態。

  打工除了部門的主要業務的循環外還也有部門和部門之間的合作業務。所以,在自己部門業務的忙碌時期以外,還有,貌似是每一季裡的固定活動。想到我每年都得撐過那幾個月就會發生的四、五週的忙碌,就感到憂鬱。側記1

  今年,我在那些不算太忙的時間裡,開始想辦法擠出上班的空檔,寫點故事。

  〈泰坦和螻蟻〉(以下稱為〈泰坦〉)就是這樣誕生的。

  一隻螞蟻,從我的背包偷渡到辦公室。我讓她在辦公桌上四處爬行,她一開始探索起這個新世界,普通地感到好奇。她也很快發現了,四周完全沒有任何同胞的氣息。

  實際上,辦公桌的味道恐怕是和我家裡,一點都不同吧。

  她最後,爬到我的手上,停止移動。

  我向她吹氣,吹出我的便當的氣味——食物和肚腹裡半消化的氣味。

  她稍微動了一下,然後停止。

  清華的人文社會學院旁邊,就是清華的後山的森林,讓我研究所的書桌上,老是有螞蟻出沒。我曾經會拿綁便當的橡皮筋,壓住螞蟻。她們不會馬上死掉,而是一直掙扎,在能量消耗過度後,放棄掙扎。那時,我就大略知道了螞蟻體內能量能允許的活動極限。

  而我家那種,體型不到兩公釐長的品種,恐怕根本撐不到研究所螞蟻的活動時間的一半。

  我頓時,想為她即將面臨的死亡哀悼。

  這個想法算是個故事嗎?當然不是。

  我若想將它做成一個故事,就需要增加一些內容。

  所以,採我用《龍與地下城》的奇科幻世界觀《咒法干擾(Spelljammer)》的附錄概要中,曾經出現過、非常宏大背景設定的「附靈戰士(Spirit Warrior)」側記2。附靈戰士看起來像是個昆蟲化的EVA,輪廓黑白,休息姿態的背上蟲翼護甲彷彿斗篷。

  我一直都想使用那個形象,但不盡然是要使用「附靈戰士」,或甚至是其背景設定的產品本體——形象/概念,不會被智慧財產權保護,再者,我重製的方式是使用文字描述,而非圖畫。這方面的引用,就不算抄襲了。

  這次,我就只有抄野豬桑的異者宇宙。

  泰坦的概念,就是延續野豬桑的設定。不過,他從來沒讓這個世界觀的泰坦擁有「創造領域」或「維持領域」的能力⋯⋯除非,那個領域是「元素風暴」。

  在我的理解中,泰坦——相比混沌古獸來說——更有了智慧、有了操縱魔幻的力量,可是,這份力量也需要更高的維護成本。這就是為何,就算泰坦十分強大,卻無法存活到有歷史的年代。就算有人成功復甦了一頭泰坦,像巨神兵那樣,四處擴散著毀滅與破壞,但若沒有「風暴」,祂仍無法維持自己的成長、活動。

  泰坦強大歸強大,卻不具備術法的細膩。

  祂們或許連最基本的因果認知、長期記憶都不是很清楚。另一個可能原因是,祂們誕生自元素癲狂奔放的大地,自然而然,就比較擅長操縱元素⋯⋯而那些能夠透過操縱元素,來影響宇宙中的其他事物的個體,八成會因為不具備語言能力,就無法和風暴中自然誕生的異者簽約了吧。

  而無法簽約,無法以約定來預測未來的走向,就無法建立起「伏筆/承諾」和「結果/報酬」的關係。

  這樣一想,泰坦確實不具備術法的細膩。再說,祂們也不需要術法——大多數生命都無法承受風暴的摧殘,而在元素靈喧囂橫行的空間之中,其他靈體恐怕也難以存續。就只有泰坦能長久立於其中。

  如此,就是本企劃的初步階段。

  下一階段,是增加實際的角色。但也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

  角色增加後,自然就開始了場景衝突的調度,以及確立衝突後的劇情調度。

  下文中,我也沒說詳細方法。這個企劃本來是要迅速完成,所以我沒提出其他方案,重複的版本也只是要建構出「場景結構」和「劇情結構」的兩大練習目標的相關設計——意即,〈泰坦〉沒經過多少個版本的研發。

  

・企劃執行過程簡介

  我最主要的目標,是從原本的企劃階段,將〈泰坦〉轉成一個像樣的故事。

  像樣的故事,是指整體劇情必須有明顯的框架。各一場景都需要有明確的衝突——讓讀者可以追蹤衝突的發展。並且,要控制篇幅增加時的資訊量增加。

  預期增加的資訊量,有:巨木森林;螻蟻的背景故事;螻蟻進入巨木森林前,經過的地方的,背景、危險、報酬。

  如果你想研究本文的撰寫,除了上文的「螞蟻」和我自己的內心戲外的東西,基本上,都是之後加進去的。

  我使用的方法,是銜尾式敘事——讓特定元素重複出現,使元素的意義有所發展、改變,藉此展現出語言之外的內容。如果你想看看實際的大師寫法,在超連結的網誌裡,有艾瑞克森對他自己的小說的分析。

  銜尾式寫法不難,也不算是什麼非常高深的技巧。但若能實踐,就可以或輕鬆而深入地,為作品增加層次感。

  也因為實踐起來,發法簡單,效果可深可淺,我就特別愛用。

  最後,我也想稍微增加一點泰坦的設定:泰坦知道自己會隨著其他同胞消殞,就如同他日漸縮小的境域,不過,其實他需要的是元素風暴,或是前往宇宙洪荒。但泰坦無法飛翔。沒有一個泰坦能夠飛翔⋯⋯嗯,現在回來看,感覺這種設定不是很有必要⋯⋯

  或許是很有必要?

  這樣,就能給「泰坦」這一異者設定,展開新的發展渠道。

 

・效果意圖和效果評判

  在以上記述中,我沒講到「我希望讀者讀完這篇故事之後,有什麼樣的感觸、感想」。

  因此,我會先從這方面開始評判。

  如果我已經能善用小說技法(如銜尾式寫法),知道能如何改善故事(包括「劇情」和「場景」結構在內的五大小說技能),並能妥善完成企劃(定下目標,開始執行),那我就認為,是時候回歸創作的初心了。

  若初心能完成,我就可以再一次展開新一輪的練習。

  本作品回顧其一:失誤。

  有好幾處,我的文字沒達到標準。使我必須開啟編輯畫面,如此斷裂了閱讀感——我的校對技能需要練習、加強。

  我需要我的作品足夠專業。必須專業。因,我若要玩「書寫語作為媒體的極限值」,書寫語就必須正確無誤才行。

  本作品回顧其二:螻蟻不是問題,泰坦的無聊才是問題。

  在讀完〈泰坦〉後,我認為,我唯一能看出的感想就是「泰坦這個設定滿有趣的」⋯⋯這種做法,不是不行⋯⋯只不過,這毫無戲劇性衝突。

  哎。

  我就盡可能從中找尋戲劇性衝突了。

  螻蟻這個角色的性格非常明顯。不論是展演,或講述,我都有感覺到一個,傻大兵的形象。

  他和他在家鄉的雌性的衝突,感覺會相當有趣,可惜我沒辦法在這段劇情上有所開展。

  相比之下,我完全不知道泰坦到底想要什麼。這就像在問,火山想要什麼?

  這一方面,是我的選材問題:要現在的我來選,至少,我會選擇神祇,而不是泰坦。神祇至少有七情六慾,有著想要和期望,而泰坦⋯⋯風只會想要吹拂,雨水冰雹只會想著下墜。

  一個泰坦維護巨木森林,卻無能為力地看著巨木不斷被祂吸取能量,無法繼續成長、擴張的,感覺,就像個已經退休、知道自己末日將近的老頭。

  老頭的故事,不是不能寫。然而,這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個故事的開頭。

  如果我能繼續寫後續發展的話,或許,這個故事能有更強烈的戲劇性衝突。

  但現在,我已經改完失誤處。

  這個故事也早已結束⋯⋯

  我只能期待,未來的S&S會回收這篇故事所使用的元素。

  

・結語的抱怨,以及下一個企劃

  我現在還沒離職,真的是仁盡義盡呢。明明我這週都已經沒辦法讓自己寫故事——任何故事——週末卻還有打工的加班預定。再加上,我看不出這種加班,除了填補人力之外,還有什麼其他意義可言。

  彷彿,加班費能讓我成為更好的寫作者⋯⋯或許補休能讓我有時間寫作,但,休假的前提是我可以完成工作啊?感覺,我若不拼盡全力,打工的工作審核者就不會對我所做的東西感到滿意,但要我拼盡全力,我就沒辦法寫作⋯⋯

  撇開鳥事不談,我還是想繼續照長期計畫的內容,努力下去。

  努力讓打工變得更輕鬆,也要努力提高創作工作的工時品質。

  但老實說,〈泰坦〉這次文字品質的下降,讓我相當心灰意冷。他媽的這真心讓我認為,乾脆離職算了。我去幹個真正的兼職打工,而不是讀為「打工」實為「正職」的時間黑洞,我也有更多時間寫東西。

  然後,等到明年三月,我會連續三週,完成第一階段的條件,然後開始朝創作全力發展。離不離職,其實是財經和投資話題,而假如我沒必要換工作,也能維持一定量的文字產出,我就不必這樣煩惱了。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當個窮書生。Writer Bum.

  大家都能看到去年的下半年,我推出了多少東西。

  以及,今年從年初到現在,我推出了多少東西。

  之後,我會努力提高工時品質——產量。但在這個目標完成之前,我很明顯是在目前的打工的生活節奏下,嚴重適應不良。而既然,這已經成了個問題,我就看不出為何我不能試著解決這個問題。

  意即,我會完全放棄在名為「正職」、被我稱為「打工」的賺錢一事上,完全放棄任何出人頭地的可能性。

  在我的生命中,沒有多少事情很重要。寫故事就是其中一項。

  我若要走興趣——或說是寫作志業——往後的打工強度,就不能太高。最後我八成會跳槽到總務、行政類的職務,然後會以工時等強度指標作為篩選依據。

  下一個企劃,是說好的〈葬儀鐘塔〉。

  

・不是很重要的側記

側記1
  嘛,這些工作內容都不是我制定的,要我說的話,活動的規模也大到效果沒有很好。感覺一對一的服務比較對我的味。但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在我離職前,八成都會是這個樣子。
  所以,我還是離職為好。
  我最近也養成了新的壞習慣——我將冥想放空的時間,拿來找其他工作。
  這
恐怕是因為我必須花費大量心力或時間,才能將這些忙碌期累積起的壓力給消解掉⋯⋯而我也不是完全拒絕壓力,只是我知道自己的寫作工作能夠改善,卻沒能達成改善的條件,太過氣餒、沮喪罷了。
  我的問題,就是我仍不夠無心。之後就更努力無心吧。
  就連〈泰坦〉企劃裡的明顯失誤,也是因為這種壓力造成的。
  說起來,既然這種生活都行不通了
,我就八成,絕不會繼續待在出版相關產業了。現在,我看懂了求職網上的業務內容——薪水都開成那樣,我敢保證,台灣是絕對不會有編輯,願意繼續留在業界內,而且,還能有餘裕自我深造呢。

側記2
  
附靈戰士是我的翻譯。台灣並沒有官方翻譯。
  
想抄的人,就抄唄。

側記之後記:

  最近開始實驗蕉網。

  老實說,我對此不抱持任何期望——我知道這個實驗會慘烈失敗,然而,如果我「以量壓質」的做法不夠澈底,我就沒法自信地說,「非傳統出版不適合我」。

  就算失敗了,這也肯地是我自己的錯。我從一開始就跳過傳統出版的投稿、投文學獎;我沒將自己的作品推出去給其他人看見,就沒資格說,台灣出版業對不起我了⋯⋯直到現在,比起認真推作品、為了投稿而撰寫故事,我更寧願自己在遺忘之海中沉淪。

  我不需要其他人的認可,也會繼續寫故事。

  寫這些東西,不過是讓我在創作的過程中消遣、娛樂,然後,順道寫出我自己的消遣娛樂。

  這也是為何,我老是提不起勁吧?就算研究了台灣奇幻,我也不想走類型文學的講師職務——反正論文都已經上傳網路了,想看的人就會看。我做的研究也沒多難——想研究的人,自然會找出辦法的。

  但我需要錢。

  生活需要錢。而依照我現在的強度做翻譯,就需要錢來墊成本。等到我用光了所有正當的免費資源以後——我這樣機翻加人工潤稿,推出速度極快,很快就會把免費資源用光,到那時——我會需要圖書館卡,來作為自我精進、永續學習的自我投資。

  再說,我手頭上的本金更多,就愈快能讓生活的工作,只剩下寫作和閱讀。

  我若想寫出更好的作品,也最好盡快進入半職——或甚至是全職——的寫作狀態。

  我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做出像〈泰坦與螻蟻〉的這種企劃。但也因為這種習作式的企劃,我才能更靠近全職的狀態呢⋯⋯

  嘛。這一切都是要看蕉網的推薦演算法,是否能照顧到我的故事。

  若蕉網實驗失敗了,那我就得更認真想想推廣或出版了。或是完全放棄。直接跑去當個Writer Bum。

  若蕉網實驗成功了,那我就可以繼續耍廢,讓自己沉浸於單純的創作和創作型研究之中。

 

 

 

 

 

 

 

 

 

【如果您喜歡這篇作品,歡迎逛逛本分類:
      《書評》。】
 
【如果想隨時追蹤本網誌的更新,歡迎追隨電腦版右上角的RSS訂閱。】

 
 
     您可以現在獲取免費的VPN訂閱月份:Shurfshark
  我自己也在使用Shurfshark——它是現今的VPN之中,匿名性與價格CP值最高的選項。
     容量無上限備份服務Backblaze,也同樣能支持我的創作喔~
  Backblaze救了我不只一次,而且,他們擴充我當時所訂閱的服務,讓大家能將備份空間當作Dropbox那樣分享資料,只不過⋯⋯他們沒限制備份上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書評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泠然月 的頭像
    泠然月

    天映泠然月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