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脈絡
在本文之前,我已經寫了一份差不多兩年的工作預定(agenda),然後,我又擬定了五到十年的工作目標,所以我之前寫的東西就不能被沿用了。
所有創作者——特別是文字類型的創作者——都會有這種經歷:我們會去查找其他人的工作模式,像是,要先制定大綱?還是直接坐下來開始創作?編修草稿時,是得要一個人工作?還是得和其他人合作?
這種「你是哪種文字創作者?」的話題非常紅。每過幾年,你就會看到類似的文章跳出來。但這個問題,其實比大家想得還要更嚴肅:除了有無計畫、編輯修改方式外,還有「你創作時會參考某種理論,或者是使用直覺?」等等。沒實際創作過好幾篇故事的人,都不會理解這些問題為何重要。
你只有在嘗試後,才會知道哪種方法適合你。
而如果你想認真、以職業性的專業來從事寫作,就得具備「職業的嚴肅」。讓單純的創作,不再是「你想寫什麼、想寫多少東西、以什麼樣的速度完成作品,都可以隨心所欲」的單純創作了。
因此,從結論上來說,我之後的寫作工作,只會計算「工時」。
我嘗試了各式各樣的算法,規劃著寫作工作的目標——我用過目標字數,用過全篇故事的目標比例,用過章節的目標比例——而只要目標和「篇幅」有關,我就沒辦法如此規劃長期的工作。
「沒辦法」是指,就算我能完成一篇作品,或甚至是連續完成兩篇,第三篇就絕對無法在這種目標的計算方法下,順利完成。或者是,我為了達到目標,拼命到我必須休息一個禮拜,一個禮拜過後我又得重新建立、熟悉起這個工作模式,最後還是會導致放棄。
換言之,以篇幅作為目標的話,我只會失敗。
從歷史來看,事實就是如此。
而如果我能參考我自己的紀錄,或許也該參考其他人的做法——特別是,佛羅里達大學教授Jerry Uelsmann所做的實驗,證明了以量制勝、多做實驗的學生才能產製出更優秀的作品。這並不是說,「追求數量」之後的最終成果,永遠都能壓過「追求品質」,而是強調「實驗」、「有效的學習」和「精準的訓練」。
換句話說,這其實是:如果你不做實驗,如果你不讓自己有練習的機會,你就永遠無法精進。
所以,我在規劃未來寫作工作時,會以練習量作為主要的手段、作法。
而至於整體規劃的目標⋯⋯當然,還是要回歸初衷:「朝寫作生活前進的文字創作者」。就可以量化的目標來說,我只在意我的故事質量是否能夠提升,以及我是否能寫出我想寫的故事。
・階段性目標
這個計畫每一階段的達成時間並不明確。不明確的理由很單純:因為我不知道我多久才能滿足各階段的條件。
要我估計第三階段的完成時間的話,那八成會落於今後的五至十年左右。
如果可以的話,我當然比較希望在兩年內完成這三個階段。一來,是即便孤身一人生活的成本會比較高,但我故事產量最高的時候,都是我住在學校宿舍的時候,那時我幾乎都是孤身一人生活;二來,我不知道住到國外或鄉下,會不會對於我的寫作生活有所幫助,但這就像寫作方法——在嘗試以前,我都不會知道結果。
第一階段:
目標:穩定工作狀態。
工作項目:
維護實體媒體的隨筆習慣,並在滿足條件後,能以新工具(Pomera DM250)開始概念發展、設計與規劃。可適度以blogger練習solo的連載。
條件:
1. 連續三週,穩定三十小時的工作時間。
2. (因隱私理由遮蔽)
3. 以冥想、閱讀和寫作替代影音娛樂。
非必要條件:結束Worm,穩定原創故事的發表反省日程。
第二階段:
目標:擴張業務——開始穩定更新十萬譯書、連載企劃。
日程和產量,有待之後詳細規劃,不過,我會在這一階段裡開始同步Penana的更新。
工作項目:
此階段的工作需要更細分,但最主要的是,擴展至10鎂的每月創作投資——依照先後順序為:DeepL、國際圖書館卡、czepeku(可考慮研究用的dropout,但這並非必要項目)。
條件:
1. 有穩定輸出作品的三個月日程,或第一階段的產出字數已達一百萬。
2. 寫作的月收入約等於10鎂。
第三階段:
目標:獨立生活,半職寫作。
條件:
1. 產出字數達五百萬,或已有10個全章節點閱率超過一萬的系列,或能穩定第二階段輸出達兩年。
2. 寫作月收入達到兩萬新台幣。
以上有部分項目,因為和更全面的生活作息有關,必須為了隱私而遮蔽。姑且還是佔了個位置。
另外,我預想,最晚要等到明年一月,那之後我必須重新評估這份計畫。基本數字我都不會動,但到時候,我應該有更多時間可以計算:第二階段詳細日程到底是否可行。
若不可行,到時候會再一次大幅度調整計畫。
這樣說起來,現在詳細解釋我為什麼做出這些規劃,也就是白做工了。這樣寫,只是讓大家知道,未來本落格(我個人)的發展方向大致是如此。
・第一階段詳細計畫與agenda
本週已經能完成三十小時的寫作工時。
就算這是靠請假、放假的兩天灌出來的數字,但我還是證明了:只要我想做,還是可以做到的。此外,就是如果我待在自己房間裡工作,壓力確實比較小,也就比較容易達到工時目標呢!
接下來的兩週,會是目前的工時作法的壓力測試:首先是,在打工加班後,我能否在週間晚上,填滿必要的平均三小時。
其次,是下下週打工出差時,我能否每天晚上照樣工作三小時?
我對於打工夜間時間的規劃,主要會是寫日誌和概念開發。這種沒太要求文字效果、只要寫就夠了的東西。這單純是為了讓我自己適應每天至少三小時的寫作時間,再者,也是為了填滿我目前尚未完成的企劃。
光是痞客邦後台,我就已經堆了三十個確定要做的稿子,已經有初步企劃,但遲遲未完成。其中,有九個是以論述為重、故事為輔。此外,我也需要時間來整理部落格上的既有作品——或許開始規劃時間,慢慢轉貼到Penana上,為第二階段的不定期同步更新做準備。
十月的近期,我會優先完成〈鍊金術〉企劃(實際上的作品不是這個標題),以及,隨筆性質的故事〈泰坦與螻蟻〉(同樣,實際作品不會使用這個標題)。
題外話。〈鍊金術〉已經是九成九完成的狀態。最後就只剩下審稿和反省評論文的幾項預備工作,以及最基本的debuging。
・其他agenda
如最前文所說,我在本文前已經擬過一次agenda。而除安排主要工作項目,還有另一項議題必須要處理:
我有計畫,讓這個部落格以外的作品,全部使用CC-BY授權。
搭配此計畫的,我是希望「把CC-BY-SA授權的作品,以十萬元為代價開放為CC-BY授權」作為日後的其中一項收入來源。
原因是,我完全不期待Penana那邊的訂閱制能順利讓我進入第三階段。假設我已經能穩定寫作生活的工作型態,並能順利提高產量——當然,得要同時把整體故事品質提升上來——那麼,我不如將營業方式轉調成B2B:專注於把故事賣給那些,想做二創、有能力做二創,且能透過二創獲得利潤的文化商品生產者。
畢竟,現在的平台都在搞IP了。我預期不久後,出版社會朝經紀的IP管理發展⋯⋯
這樣的話,我會直接開放版權。
你或許會想問:「CC-BY-SA不是已經算是有開放版權了?」
依照台灣文化人這種,緊巴著老調牙智慧財產權觀念不放的尿性,你真以為,一個小小的「Share-Alike」會被那些封建老人忽略?他們肯定會因為自己不具備市場獨佔價值而放棄經營這種IP。那,還不如直接放成CC-BY給他們。
而且老實說,只要十萬,就能給他們任何改編、重製權。這種價位,可說是超便宜吧?
當然,你也可能想問:「這不是對所有人開放版權嗎?這樣,他們還是不具備市場獨佔性,這怎麼會合理?」
我會說:智慧財產權本來就不是合理的東西。
等台灣有社會化的著作權體制,再來跟我談私有的著作權。沒有社會化的話,啥都甭談——沒有社會化,我就只有私有跟CC-BY兩條路可走,這不是意識形態的霸權,還能是什麼!?
故事,寫成文字,就是要給人讀。
你叫我這個創作者寫出作品,卻不給大家讀,是要叫我去當狗?媽的,現代人養的狗都比私有制度下的社畜還更有尊嚴了,叫我怎麼信那些IP經營大師,真的願意把作品亮給世人鑑賞、評價?
【如果您喜歡這篇作品,歡迎逛逛本分類:
《agenda》。】
【如果想隨時追蹤本網誌的更新,歡迎追隨電腦版右上角的RSS訂閱。】
您可以現在獲取免費的VPN訂閱月份:Shurfshark!
我自己也在使用Shurfshark——它是現今的VPN之中,匿名性與價格CP值最高的選項。
容量無上限備份服務Backblaze,也同樣能支持我的創作喔~
Backblaze救了我不只一次,而且,他們擴充我當時所訂閱的服務,讓大家能將備份空間當作Dropbox那樣分享資料,只不過⋯⋯他們沒限制備份上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