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我不滿意前篇文章灑了點胡椒,卻沒上主餐的肉,才寫的東西。

  希望對讀著這段文字的你,有所幫助。

  順便寫快到期的《發明小說的人》的心得。

 

  文學理論作為「理論」,一定會有過度概略化而將特殊情形,抹磨成簡單平面,這種情況。

  我想從兩方面來處理文學創作──特別是小說創作──的兩種可能性:第一個,就是差不多從頭窮到尾,靠政治力量出書的賽萬提斯,以及他對於小說的貢獻;第二個,是我所知的西方商業化創作,還有實際參與「近似」業界情形的劇本課程之後,對於商業化寫作的猜測,最後是我選擇的對應方法。

  後半段主題,就算去問了接過文案的人,他們也沒辦法詳細說明。因為業界有最基本的保密倫理。而就算能說明,每個業主、計畫要求與目標都不同,所以我想引用亞當.道夫( Adam Duff )在他YT頻道上所說的指導原則。

 

賽萬提斯:藝術與政治(商業)互動

  《堂吉訶德》可說是全世界第一本,偉大的小說。或該說,是《發明小說的人:賽萬提斯與他堂吉訶德》如此認為。

  賽萬提斯一生窮途潦倒,而要在當時的西班牙出版著述,要通過宮廷審查……對,天主教王權的社會裡,自然會控制所有資訊流通。賽萬提斯拉關係,好讓他可以出版,也透過文本內容玩弄小說敘事的真實性。

  明明在《堂吉訶德》這種極其荒謬的虛構故事中,加入非常真實的歷史考據,扭曲文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距離,不斷游走於兩者中間並以此創造精彩笑料。

  甚至,在完全沒屁用的著作權受侵犯時,他在故事中拉入偽作作者,再次將虛構世界的文學手法突破極限。

  山謬.泰勒.柯立芝有名的「懷疑懸置」,是在詩學與浪漫主義中進行討論(30),而從布赫迪厄《藝術的法則》對《包法利夫人》的分析,應該能看更清楚:歐洲/西方對現實的「真實性/真理」價值,有著非常高的崇拜,而當浪漫主義在這種環境下想處理人類情感,就產生了將讀者拉入文本空間的技法。

  以一個老師很喜歡的現象學來說,那就是身體的「移動」

  我們可以說,是賽萬提斯精彩而痛苦壯烈的一生將他形塑成偉大文學家(36),我們知道他在歷史上的意義,但更在意的應該是,該怎麼偷他的技巧?

  虛實相雜,像恰克.帕拉尼克那些無法被證實的冷知識,或如九把刀的狗屁唬爛。賽萬提斯大概是這種表現手法的建立/先驅(52),但現代文學的發展肯定有更靈活多變。而這種讀者心神運作核心的「身體」移動,簡單來說,就是對現實世界的「真理」進行辯證。

  就如我一開始所說,文學理論作為「理論」肯定會抹平差異,亞里斯多德的年代(54)明顯不像現代文學那樣重視故事與差異性,而賽萬提斯切割出第一作者與第二作者,將「現實」的價值透過虛構貶低、拉高(56),到底我們該相信哪個讀者,或者該相信賽萬提斯呈現出「真理」嗎?在唐吉訶德主僕二人有趣互動笑料下,人們似乎忘記要回應這個對「現實」本質的挑戰。

  將賽萬提斯的虛構真正拉到更高層次的,是他虛構的理由。小說並非真實,卻可以說出真理(68),李奕樵說小說是現實的切割方式,而賽萬提斯要呈現的小說,是文本世界小說家意圖闡明道德穩值問題,卻不打算提供明確答案(68)。

  這樣來看,很多被稱為小說家的人──照這本書的作者所說──根本沒創作小說。或許有人因此想問:這樣,那些人是在幹嘛呢?

  前面說過,賽萬提斯創作的年代與政治環境中,相當嚴苛,必須受到嚴格審查才能出版。為什麼諷刺騎士精神這種封建文化體系的《堂吉訶德》,能成為全世界各處的暢銷書,甚至讓人重視西班牙文?因為,即使菁英階級不願意放棄對「現實」的掌控,不代表他們不是人、不會笑

  失意、落到社會底層的賽萬提斯,認知到政府建立起的世界只是假象,選擇用非常寫實的手法虛構世界觀(302),打開空間表面下的真實性(303),呈現出客觀主觀的區別(304),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序言以及多作者敘事,進一步跳出文本寫實寫虛的差異。以此推動新世界觀(305),也如前述,賽萬提斯只有呈現問題,沒給出答案。

  本書之後(306之後)有提供簡單的哲學史以及《堂吉訶德》文本分析,但我感興趣的是賽萬提斯透過小說,與政治體系和文化互動。他的創作,可說是《人間師格》中主角亨利所提及的「ubiquitous assimilation(隨時隨地吸收所有資訊)」,為文學者在這個掌控現實的力量愈發強勢的世界,提出了解決方案。

  文學和文化,讓人嘆息地無法與政治分割。任何東西都無法與政治分割,但你不必談政治,反而,賽萬提斯所提示的方式是:你應反過來運用政治

  大家喜歡看寫實手法的東西,那就用寫實手法寫非常明顯的虛構啦!大家想要相信有道德標準,那就來玩,何為道德標準

  你沒辦法通過文藝審查,首先,你應當培養足夠的實力,寫出足夠有趣的東西,然後再和審查委員真心交朋友。

  文學創作作為創意活動,不存在不可能,只是你還沒想到、找到準確的書寫方法。

  

限制型商業化創作

  從路邊野生詩人的一百二十元詩,到數千頁的遊戲對白劇本,都是限制型的商業化創作。即興詩的寫作以前,詩人都會與客戶簡單聊三到五分鐘,有時想挖深一點,就會聊十五分鐘,之後才開始寫。而後面那種劇本工作,通常會耗上數年的時間完成,或靠一整個團隊分工合作。

  最開始,我想澄清一個概念,這是我腦子能理解,但心中的焦慮無法接受的重要觀念:交易不一定透過金錢進行,但商業鐵定有特定價值轉換──也就是現代社會的金錢的規則。

  如果大家對「文案」比較有興趣,可以查看看台灣的自由作家freelance,或更準確的廣告文案copywriting。但不論哪種作法,只要你想走「寫作賺錢」的行業就得習慣談判,有些時候是議價,但更多時候是內容調整

  情況模擬如下:

  某家公司負責計畫的人有某個點子,但不知道怎樣呈現。他碰巧看到你在網路上的作品,找到你置頂文章裡頭的作品集(profolio),希望找你來為他們寫文章、故事或詩詞,表達出他們的點子

  議價之後你很滿意,然後開始工作,你一拉開業主要求的內容,是滿滿一張A4的條列式文章。或許,你忽然感覺快昏倒:難道他們找你寫文章,不就是希望把你的風格加入計畫之中嗎

  對這狀況,我會回答:對,也不對。對,是因為業主公司願意選擇你,一定是某個他們願意花錢的因素,驅使他們做出決定,不論是你的價格、風格、專業小眾,或你單純和計畫負責人有一腿──你並不是無緣無故獲得工作

  但,也不對。原因非常簡單:他們只是懶得讓員工寫員工寫不了,才會找你幫忙/買你的服務和產品。老實說一張A4的書寫條件,應該已經算輕鬆了,畢竟真實情況中,可能會來回修改數次,把聊天室紀錄加總起來,肯定不只一紙的分量。

  我認為,台灣娛樂文化產業之所以弱,原因正在這之中。外國總有概念藝術總集、設計集,就連日漫也常常出設定集,公開漫畫家的草圖和設計演變;有位負責《魔戒》哥布林設計的畫家,出了一本圖集研究(study),紀錄他為了魔戒世界圖像化所作的種種研究、嘗試,尋找各個文化的妖精,然後發展出一套十分準確、有特色的視覺設計。

  動畫、電影,AAA等級電玩──這些高成本娛樂產業──每個作品不只耗費金錢,更是消耗數十、數百人的生命和創意來造出前所未見之物。華人很可能只把它們當作高品質娛樂,僅僅是打發時間的東西,實際上這些娛樂作品都比一個小說家花費五年沉澱出的作品,更昂貴,更精細、巧妙、複雜而滿溢出創意。

  這樣說來,藝術或說art到底是什麼?買賣之後,作品就不是藝術了嗎?所謂「大眾文學」這種東西,因為「高度」商業化,沒了大家所認為的「藝術魅力」,就不算藝術嗎?

  我認為,藝術是精準對應特定目的,在困境下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技能強度。

  當你看視覺藝術,外行只看風格或作品給你的感覺,對專業人,是要看使用點、線、面、色彩、光線、材質、動感、構圖等種種設計一體性與選擇。當你看小說,也許只在意看故事是否有趣──有趣與否確實很重要──而編輯與文學專業的人,只想找能寫好故事、具備足夠文學技能的人。

  圍棋和西洋棋或說所有遊戲,和舞蹈、表演一樣被視為藝術,是因為行動時充滿了各種不確定,參與者卻能戰勝困難──不論是遊戲規則、表演細緻和精準或對手所展示出的阻礙──然後,踩在崩毀與完美的一線之隔上,完成進程。

  我認為,限制型的商業化創作就是如此。從文藝復興時期那廣受政治和商業影響的工坊式創作,以及在文藝復興以前,幾乎只能靠政治資源所進行的藝術,一直到今日,總是如此

  現在市場上很需要文案工作。若你能找到自己的小眾市場,甚至可以寫廣告文案,寫久了,月入五、六數萬絕對沒問題。但要說娛樂、文化產業,甚至是「藝術」創作,也和當自由作家的原則一樣。就是議價、討論並妥協,發揮限制之下的創意,在夾縫中求生。

  正如漫畫《柏拉圖派》所說,只是想活下去罷了。

  當然,我之前所說的,全是假定你非常想與商業社會交流

  但我不是。我很討厭人類。我愛人,但要我當創業者……不如別不浪費力氣和時間,去寫作還比較划算。

 

  亞當.道夫的做法並不適合所有人:他辭掉原本的動畫工坊工作,認為自己的風格沒有被上司接受,他就在網路上畫畫,同時教書,但忽然有一天,有個人看見他的作品、想合作,想將亞當的風格加入他們的計畫。

  要注意的有幾點:一,亞當原本已有創意職,完全符合業界要求,也有動畫和概念藝術的合作經驗;二,他的繪畫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三,他有收入;四,我不知道距離他離開文化產業然後開始教書,這之間有多久。

(如果你有經濟壓力,家有父老,或新婚,或債務,或單純為了經濟安全,還請別試著以創作當藉口玩命。除非你是七十億人裡,那一百多人之中的天才,加上非常、非常好的運氣,不然,乖乖找個工作吧。我就打算這麼做。沒想結婚、沒有物欲的單身漢,有這樣邊打工邊創作的任性。但女性有年齡壓力。世界就是如此不公。)

  我想走的,也是我發自內心想推薦,但理智卻不建議任何人這樣嘗試的,就是這個……

  無償、高品質、特定小眾的獨立網站/部落格

  理論上來說,部落格或網誌的經營模式,沒辦法用作品集。也沒必要當作品集。我可能沒每天上艾比索、方格子或臉書,但我肯定會每天登入《天映泠然月》。這裡是我生活的主要部分,自然,要弄得比較私人一點才有味道。

  這個作品集網站,應該要注意幾點:

  第一,要準備業內業外作品集,業內作品集不必直接放到網站上,但仍必須準備。

  第二,除了作品集,不需要其他功能。那該是只用來看作品的地方。讀者想回應,可以去推特、PTT或REDDIT之類地方。沒必要留下紊亂痕跡。

  第三,閱讀體驗必須流暢。

  第四,留下專業合作的連絡資訊。

  但是我認為,真要求名和利的話,還是靠商業或政治才好。

  文學人都知道:不被重視的作品,不一定不重要,也不一定品質不好。文學的價值和是否為正典,沒半點關係。十八世紀的英國文學就已經出現「未被發掘的偉大小說」這種讓人戰戰兢兢的可能性,更何況是二○二○年的台灣呢?

  如果我有幸,離開學校後能重回到文科畢業生的最底薪社會層,我就會滿足於自架網站的作品集。

  我完全同意曉昀所說的「飢餓系」寫作者。寫作感覺就像在喂飽體內的透明寄生蠕蟲,如果寫不了東西,那乾脆,讓蟲吃光我算了。

 

 

 

 

 

 

 

若您認為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值得分享,還請點擊下面按鈕支持我。

了解更多有關訂閱以及支持方法,或直接前往訂閱星,也可以文末按Like。

你可以在推特上跟蹤我。只想在網路上看小說?可以追蹤我的更新動態或非官方超亞人類中譯臉書頁

arrow
arrow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