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120200723

  哎。

  我好像只說過自己不喜歡網路小說平台的原因,而沒說過我拒絕參與小說出版界的原因?

  我改天也得講講小說平台的好處以及推廣台灣出版業的優點,但今天為了譚劍大大的《人形軟體01靈魂上載》,依照慣例,我得先釐清自己的立場。

  我不喜歡走出版投稿或甚至是台式主流的「文學獎」路線,原因有一:我不缺錢,22K給我,我也會過得很開心;二:經過出版或得獎鍍金,就真的只是裹上薄薄一層鍍金

  對我個人而言,加上一層四十四顆原子的金箔,垃圾還是垃圾,無聊作仍舊無聊。我絕對不會自誇說:「喔我的小說肯定比誰誰誰的作品好看。」不,垃圾就是垃圾,我不喜歡自己寫的文字,所以才最近才一直在短篇小說裡打轉,找到我喜歡的通用文風,或我想要的長篇連載氛圍。

  而正如前所述,台灣人似乎有個通病,認為有得獎的作者就可以寫出好作品,所以小說稿件都不需要修正、修改。當然我完全不知道蓋亞如何處理《人軟》,但既然譚劍大大說自己主打大眾,我就會認為⋯⋯

  嗯,編輯在偷懶呢。

  不論是章節安排、敘事手法,或是非常基本的對話設計⋯⋯全部,除了本書結局以外的所有東西,我都非常看不順眼。

  我會知道譚劍大大,是因為寫期末論文時翻了Daneel Lynn大大的部落格。Daneel非常簡短地不予其好評,他只說這種東西早在西方就有人做過(差不多就是炒冷飯),看得我不知其所以然。

  讀過第一集之後,我十分後悔自己連續借三集,但至少我沒買譚劍大大的書。

  這情況和金車奇幻文學獎那時一樣,使我感謝起台北市立圖書館和學校圖書館,讓我不必花錢就有圖書資源能利用。譚劍大大一本書賣台幣兩百四,遠超過我一整天吃飯的預算,打死我也不願意整天挨餓來換這書。

  相對的,山德森大大《引誓之劍》上下冊加運費要價一千,但我完全能五天不吃飯,狂啃他的書。

  這就是品質差異了:國際知名的幻想文類作者,可以在讀者消費意願上壓倒華文創作者。而這就來到我第二個,也是非常討厭走出版界的原因⋯⋯

如果我寫壞故事或敘事,讀者花錢後上網傳訊息或寫信給我,我才會知道自己寫壞了。
然而,讀者已經花錢了。

  大家在尾頁看到我的贊助相關資訊,但若真的點開,應會發現我把說明文放隱藏,就是因為我現在沒有產品或服務,我不可能請求讀者訂閱或贊助。

  若我八月後開始連載短篇小說。我認為自己寫壞故事,讀者們也同意我的想法——即使只有兩、三隻小貓會看這部落格所有文——沒人肯贊助、訂閱或單純按免費讚幣,我也沒辦法抱怨。

  寫爛就是寫爛。垃圾就是垃圾。我懶得修改,畢竟短篇只是實驗的成果,長篇連載的體驗才是我理想的產品形式,編輯時間我想放在連載上,而若只有垃圾短篇,我怎麼可能要求讀者付錢?

  所以,我拒絕走出版路。我是創作者,但是在創作以前,我更是個讀者。

  當然,我不能要求譚劍大大依從我的創作觀,我甚至也沒辦法說《人軟》和我的作品一樣是十足的垃圾。可是,對那些買入《人軟》的人,我只能哀嘆一聲,為你默哀五秒鐘。

 

掉書袋、破碎敘事以及對觀眾譯介

  我昨天晚上有講過山德森今年小說課的短篇小說講師課程重點,於此再重複一次。

  與我想講的東西相關的,包括:

  1 英文兩百五十字、中文五百字左右的極短篇,因為句數限制所以每一條句子都必許至少有雙重意義。你不能浪費任何空間。

  就算長篇大論如珍・奧斯丁的《艾瑪》也有做到這一點。所有短篇小說創作重點都可以放大到長篇小說。

  2 每條句子都必須對衝突有所貢獻,而衝突的類型只有四種:環境文化(milieu)、調查(inquiry)、角色(character)和事件(event)。

  所以,一條句子裡至少得包含一個衝突要素,不論開始或結束都一樣。

  那《人軟》是如何呢?我曾在整整一頁裡發現角色的內心思緒跳了三個不同地方。整頁要說的東西是什麼?我不知道,因為譚劍大大在書裡所掉的書袋,我大都已經看過了,然後我也完全不知道他想塑造的氛圍、背景,或想寫的衝突,是怎樣透過說明(exposition)來呈現。

  當然,我知道也有人用長篇大論的說明,來將故事說好,《艾瑪》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可是,《人軟》的語調明顯想對讀者說,「欸你看你看,我用了某某科幻或香港當地的文化喔」,但還是照樣用武俠的方式寫網路空間與戰鬥方式。
(武俠的用法不是不行,但那種網路空間的寫法——我沒記錯的話——只有兩處真的與科幻有關。感覺就是譚劍大大當時沒想到新的方法,就把武俠嫁接進來了。)

  背景的說明和角色的言語、行為、思緒,沒有妥當連結。加上不斷掉書袋,不斷有科幻相關英文或香港文化硬雜於文中,我得不斷切換:喔,現在是在說明,喔現在是演戲了⋯⋯

  在純文學裡我還可以說:這是作者希望造成的效果,以敘事讓讀者體驗到角色所處的分裂、破碎狀態。

  但!《人軟》不是純文學。就連《獵魔人》電視劇的時空斷裂也有非常清楚的時間順序,是模仿短篇集的形式,效果也相當成功——至少一半我看的YT反應頻道都有不錯迴響,而《人軟》卻要用心智圖?

  心智圖?你他媽在開我玩笑嗎?你就不能想出,用文字來解決這破碎敘事的辦法嗎?這樣搞,為什麼不用文案來寫概念故事,為什麼不乾脆做成其他媒體,比如漫畫、動畫、YT影片?你要用圖解,為什麼還要寫小說?

  如果要說,奇幻文學不也用地圖嗎?是啊,但那是用來增加閱讀樂趣的工具,你沒看地圖,也可以看懂故事劇情和角色弧吧?

  《人軟》沒了這心智圖,還有誰能看得懂中間分身前、中後,到底發生什麼事?

  若說,用心智圖說明就是天照的性格⋯⋯先不吐槽天照大神的名字被亂用,好,你想講角色嗎?

  我就和你講《人軟》的角色。

 

呃⋯⋯那是誰來著?

  軟體的主角性格是什麼,我到現在都還沒明白。

  他有明顯的角色弧是沒錯,但最有角色弧的應該是黑澤武和闇影吧?而且還是因為有金城武的形象指涉,闇影的內心戲也比主角有趣,我才能比較好跟上,至於主角,我幾乎不怎麼在意。

  要說角色弧,所有人都有轉變⋯⋯嗯,但問題是我誰都不認識啊?

  我沒辦法簡單以「喔,他就是聰明但反被聰明誤」等方式概略講述每個人的性格。譚劍大大讓每個角色都有明顯的「渴望」或「目標」,然而我感覺像在看體育競賽,每個選手卻沒有各自的風格,單純只有得分項目不同罷了。

  好幾次我想著:這邊說明很多,但能不能發展一下角色,讓我看看他們的喜好、思考模式?結果,卻是闇影角色建立最完整,其他角色不是說出自己的情緒或想法,就是對我這讀者來說,空無一物、沒有內涵。

  除了說明而非演繹的部分頗多,我也怪罪這種多角色設計,角色數量多到我看了一百頁,仍搞不清楚到底誰是誰。

  如果說,譚劍大大在某處寫得非常清楚啊,你看第X頁X行的地方和O頁O行,明顯分辨出兩個不同的角色特質⋯⋯這應該是本娛樂、大眾小說,你要我把它當純文學看,那麼,我是不是也該把他的主題意識和背景設定的矛盾,清楚拆解出來,告訴你們用「人形軟體」作為賽博龐克政治訴求主體,有多虛偽、自相矛盾?

 

  我前面說,個人認為《人軟》只有結局能看,寫完這篇文章之後還是認為自己結論不會改變。但也如前面所說,那是因為有金城武這個明顯指涉存在。

  嘛,我沒有說《人軟》是本垃圾。我個人不會買,那是我個人的品味與選擇。

  你想買的話,就買吧。支持譚劍大大下個創作。我希望他在出版這書的十年後,能稍微學習點教訓。

  一起精進寫作技巧吧。

 

 

 

 

 

 

 

若您認為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值得分享,還請點擊下面按鈕支持我。

了解更多有關訂閱以及支持方法,或直接前往訂閱星,也可以文末按Like。

你可以在推特上跟蹤我。只想在網路上看小說?可以追蹤我的更新動態或非官方超亞人類中譯臉書頁

arrow
arrow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