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和之前那個劇本一樣,是研究所的課的作業。】
【定位雖然是「論文」,不過我認為,我現在的腦力實在沒辦法處理更複雜的問題,而光是討論完《泡沫戰爭》的政治論述,字數就接近一萬了。本來我答應老師說,要仔細看看高大大的美學設計,受限於我現在的能力與體力,還有這篇文章的篇幅,我無法繼續闡述現實與幻想的中介式世界觀書寫,到底是什麼樣子、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
【僅僅是點出說,有這個東西。】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繼續這個話題。】
【單純將這篇文章當作讀書心得或書評,就足夠了。這篇就是,想過頭的書評。】

  

幻想世界觀與評論的差異──《泡沫戰爭》的現實涉入

台文所碩一

一、前言

  高翊峰的小說《泡沫戰爭》(以下簡稱《泡戰》)[1]於2014年5月在寶瓶文化出版,作為前一本相當有名的「科幻」[2]小說《幻艙》之後的作品。不同於高翊峰以往抽象、意識書寫的詩化文字,《泡戰》行文與故事事件偏近現實風格,形成非常獨特的現實與幻想混雜的世界,而在虛實之間,有非常多值得討論的話題。

  《泡戰》全書沒有豪無章節段落分隔,故事開頭以五個小孩主角作為核心人物,反抗無視、接受「新城」山地社區沒有自來水又缺電的現狀的大人們,殺死社區管理委員會主委後,便接手社區所有大小事務,並且想辦法解決最初的目標任務──讓新城有自來水。小孩軍團的首領高丁射破主委額頭上的泡沫,泡沫的破裂使主委死亡,但靈魂卻留在原地,沒能理解自己的死亡,接著小孩軍團便按照原本編制與計畫,接手所有管委會事務。整本小說劇情始動於泡沫,處理具備現實沉重的生活困境,同時也將魔幻場景作為理所當然的現實,故事也結束於泡沫的破裂,將所有幻想似的情節打破。全書正文自十五頁起至兩百五十二頁結束[3],在筆者的統計中能觀察到,小孩軍團自發現新問題到解決的頁數於故事後段逐漸減少[4],軍團所面對的問題也隨角色、背景設定複雜化而增加,如此形成了逐漸加速的閱讀節奏之外,也準確描繪在現實社會中解決一個問題的應對方法,經常會因外力介入的改變,衍生出更多問題。故事最後有一位從山下走上新城的陌生中學生,轉瞬間成長變成了成年人,通知高丁一夥,市公所早已通過新城自來水管線申請,寄信請管委會下山開會,但因小孩軍團占領社區後拒絕與大人合作,完全不清楚他們自己深深煩惱的困境在主決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早已獲得解決──筆者認為這種描寫相當符合現實中的官僚體系,不過更重要的是,當讀者試圖解讀《泡戰》時,必須考量到本書最前與最後所形成泡沫脈絡。

  高翊峰在小說中涉入現實的意圖清晰可見,不過在高翊峰三月完成《泡戰》[5],碰巧3月18日至4月10日台灣發生「太陽花學運」,看見學生衝進立法院時,他也十分震驚書中劇情竟與現實事件如此相近[6],之後許多評論因此將這本小說的政治寓言性和碰巧的預言性緊密連接。筆者在找尋能解釋書中幾項與反抗主題較遠的詩化描寫及神話魔幻設定時,不免碰上許多將《泡戰》降解為政治論述的說法;當然,也有人理解高翊峰書中劇情的虛無性消解了其中的政治論述[7],可是這種注重人性荒謬的解讀,也可能會略看了文本中占極大部分的世界觀描繪,忽略環境對於角色們所產生的影響。

  本文主要想分析《泡戰》一書中對於政治處理,盡可能從文本內容中詳細引證,勾勒出文本中的內部邏輯,將其與作者於採訪中不斷強調的反抗意識以及對於民主社會的「微怒感」[8]相比較,也與其他評論者的說法比對。

  最後,筆者想以世界觀書寫的角度補充其他論者都未詳細觸及、討論的部分,試圖梳理清楚高翊峰從《幻艙》以及更早先的模糊書寫[9]逐漸轉換到現實涉入的創作方向轉換。

 

二、進入世界的小孩軍團

  • 陣營分立,以及分立基礎的年齡特殊設計

  《泡戰》開頭直接點出故事主旨、小孩與大人的對立基礎,以及作者希望在寫作過程中不斷維持的反抗意識[10],透過角色的對話建立起大人沒辦法解決問題這個前提,但是小孩並非大人,還有機會解決問題。

  《泡戰》所有設定都會在文本中建立起清楚、詳細的內部邏輯關係,且大多藉角色台詞確立、重複一次以上。本文所呈現的世界觀或角色變化脈絡,是以全本內容統計後的結果進行闡述,雖會標明討論內容所在的頁數,但必須注意《泡戰》的閱讀體驗是將設定之間的邏輯、關係層層漸漸疊加,幾乎所有要素都有延伸、發展的空間,彼此交織出複雜的關係網絡。本文最後會試整理出本書全貌,而要理解《泡戰》劇情脈絡,就得跟隨書中五位核心角色的小孩:高丁是軍團首領,天才女孩豆子作智囊,皮皮與寵物松鼠形影不離,肉彈是個智利台灣混血而也是高丁的死忠跟隨者,最後還有與高丁沒有血緣的弟弟二丁。

  大人與小孩的差異除了年齡之外,也包含了對體制的順從誠度、是否想改變現狀的意志。小說有描繪一位脖子卡在遊樂場繩索梯子格裡的女孩,沒有哭喊也沒有掙扎,只能靜靜等待大人來幫忙她從困境中解脫,一方面,寫出小孩和大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差異,另一方面也點出整本書從現實獨立出來的特殊性──《泡戰》中的大人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卻因為忽略或無視導致問題延續存在。

  第18至22頁,小孩軍團與警衛接觸,身為成年人的警衛馬上接受自己被小孩命令的現實;第24至25頁管委會主委接受社區自來水管線申請必須接受複雜而漫長的審理過程;第26、27頁管委會的秘書馬上接受了社區被小孩占領的事實,服從小孩命令;第35至37頁,要到山下監工的成年人無視小孩軍團的廣播,但在裡解道路被封鎖後,思考量久才肯服從。大致上可以說,與新城外有聯絡的大人會在某些程度上反抗,但最後仍與社區其他成年人一樣順從命令。在小孩軍團軟禁大人之後,新城社區收到的B.B. Call通知減少,直到結局之前,沒有人上山調查為什麼新城的人毫無音訊。

  沒子彈的槍與泡沫殺死主委後,他的靈魂仍留在社區,能與人交談。《泡戰》的故事建立在魔幻要素的幽靈,將「死亡」與現實意義的死切割開來,靈魂的持續活動將生命以新的形式延伸。高翊峰引用台灣傳統神話的內容,設計出主角們所處的世界[11],讓小孩軍團的任務和成員們在與世界環境互動過程中,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變化。

  高丁作為首領是由小孩內部投票選出[12],軍團的主要決策都由核心幹部的五人決定,然而高丁和他周圍的人不斷豎立起「首領」的權威。如,第24頁時將小金波將他的身分從「小朋友」更正為首領;第77頁豆子被肉彈提醒要稱呼高丁為首領,之後第138、145、175頁則由高丁自己要求豆子更正稱呼。軍團遇到困難時以及開會時,也多由高丁一人決定行動方針,高翊峰所想像出的這種決策體系相當威權、集權,若以完成特定任務為目標,此種設計便會是邏輯與資源物流上最合理的答案,然而,本書對此系統也表現出相當有趣的發展。之後,本文也會討論這種設計以及劇情發展,對《泡戰》的政治解讀有何影響。

  在第168頁,被野狗抓走、將要被當作人質與野狗王交換的二丁回到軍團時,高丁對弟弟的親情被展現了出來,可見他公私分明,這的角色塑造能被理解為超齡成熟,暗示心理成熟與否可能和年齡無關,另一方面也能當作他堅持扮演「首領」角色,相當有孩子氣地幼稚,且十分固執。不過於184頁時,高丁被野狗王的靈魂附身,從老犬人那得知野狗靈魂會吃掉牠被附身的小孩的,長大後的自己,小孩年齡將會徒長,身體卻永遠停滯於孩童階段,而一直扮演好「首領」角色的高丁忽然轉頭稱呼二丁為「弟弟」──這是本書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讀者能看到高丁直接開口承認自己和二丁的關係。

  小孩軍團一開始只是為了解決自來水的問題而推翻大人、占領新城,可是讀者在43頁便能了解除了沒有自來水,新城也經常有小孩被野狗叼走、死在荒郊野外,而日常社區管理、維護之外,軍團因為與外界切斷連絡,必須自行解決食物問題,可是小孩能做的事實在有限。84至86頁中,在二丁堅持詢問之下,小孩表示軍團的這些業務本來就要做,那麼成年之後再做也不遲,現在只想好好享受當孩子的時光,這樣來看,在核心成員提出異議說,軍團所面臨的困難真的不在小孩能解決的範疇之內時,高丁一概以意識型態先行,堅決拒絕與成年人合作,強行以改變現況的意志的有無切割出小孩的想像共同體,卻不知共同體內部在故事進展時,產生不少雜音。而他自己也受世界影響,因為野狗王的附身而開始失卻超齡的成熟,讀者也能看到高丁和其他小孩開始慢慢接受向大人妥協、合作的想法。

  軍團核心成員雖大都認同「反抗接受現況」,每個人的做法皆有所不同,隨著故事發展,與作為想像共同體中心的高丁漸行漸遠。皮皮於82至83頁對高丁說,自己寧可與自然對話也不想和小孩互動。豆子、二丁與小金波多次提醒高丁小孩行動力與人數的侷限,他們為了解決問題,願意與大人合作。肉彈從一開始就已經與郵差、台電叔叔交易,維持社區和外界最低限度的互動,本書卻在191至196頁才揭曉這部分設定,與高丁一直以來反對與成年人合作的風格表現出反差,而最諷刺的是,讀者在此時才知道小孩們背地裡稱呼肉彈為「高丁養的狗」,肉彈自己坦然接受被暗地排擠的現狀。

  • 小孩軍團掌權後,任務無限擴張

  高丁在下山、跟著懷孕的母親到醫院的路程中,第一次知道自來水是什麼,嘗過馬桶裡的水後認為這東西比他喝過的任何水更好喝[13],在106至108頁時讀者才讀到他個人執意追求自來水的緣由出自於母親的去世,而在131頁時小孩軍團被缺水的情況逼急,只好犯法偷接其他社區的管線時,高丁在135頁裡對此評論,他們雖已掌握水的來源,但這僅是臨時措施,並非在家裡轉開水龍頭就能流出的自來水。

  《泡戰》全書,主角們一直沒能完成最初「讓新城有自來水」的主要目標。反而是占領社區之後,隨之而來的其他任務更需要他們花費心思,比如野狗問題。

  第42、43頁,我們能得知故事開頭失蹤的孩子大都可能已經死去,讀者之後才逐漸理解,野狗很可能是大部分小孩失蹤的原因,如229頁肉彈說自己的妹妹在很久以前就被野狗拖走。

  野狗與小孩軍團所面對的其他問題一樣,隨著故事的推進慢慢展開,然後與其他問題混雜。高翊峰在此有一個相當有趣的設計:小孩在59至60頁時才開始意識到,寵物狗也必須吃一人份量的食物,而當成年人不會阻礙到小孩軍團的行動時,在66至67頁提及野狗搶水喝的可能性於99至100頁確立,到150頁野狗群入侵,打開水閥門喝水。比起大多數成年人,野狗更具備人性與個性。

  甚至,在183頁老犬人提及了野狗王的配偶虎妞殺死不想成為野狗的家犬,對於共同體成員的同質性有著強硬堅持。此外,野狗群也有軍事化的偵查職務[14],在被逼急時老狗甚至願意被年輕的狗吃掉,產生了鬼狗[15]。筆者認為在資源消耗與爭奪上,狗與人類並沒有實質差異。

  除了野狗之外,《泡戰》還有另外兩個重要配角,一個是外貌維持於青少年的巫女,另一個是養許多隻狗的老犬人。老犬人的經驗以及曾經養過虎妞的過去,讓野狗在故事中增添情感深度,而巫女作為暗示年齡在《泡戰》中不像現實世界單隨時間成長,她的設定連接起高丁殺死野狗王、吃掉狗肉後所陷入的停止增長的窘境。此外,巫女也是讀者理解《泡戰》世界的死亡如何運作的重要中介。如,巫女所做的麵包能與靈魂直接互動:171頁,吃過狗的人也能看見狗的靈魂;186至187頁,講述野狗王的靈魂吃過麵包後,變成了「異星野狗」;238至239頁,巫女和高丁交易,做出雌雄藍鵲梟麵包要消滅不斷逢人遊說的主委。

  巫女和老犬人經常扮演情報傳達的角色,指引主角一夥,讓讀者能理解高丁的抉擇在故事發展下和其他設定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文本於第45至46頁,描述巫女父母在社區一條路兩旁種了筆筒樹,樹隨著她父母去世而枯死,汁液哭乾了的樹幹擬態成鎖鍊蛇的皮,引來鎖鍊蛇與它交尾,讓蛇也跟著死去。七天一隻蛇,不斷循環。有一天巫女看到新長出來筆筒樹枯樹幹插進天空,咬住天空的蛇注入毒液,讓天空隨凌晨明亮起來。

  這段文字不只書寫周遭環境的「真實」,也不僅僅將角色所處情感帶入所描繪的事物,而是將所處的環境引發情感的過程重新建構出來,以文字呈現角色對於環境感知的脈絡,也就是李育霖於《擬造新地球:當代臺灣自然書寫》引用德勒茲與瓜達希「感覺團塊」理論,解釋這種物種與物種、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如何被呈現[16]

  巫女的父親因為太想愛她,讓她殺狗、吃狗肉,使巫女永保少女的外貌。[17]她的世界也一直殘留父母所種下的痕跡,引發鎖鍊蛇對筆筒樹不斷毫無果效地索愛,然後死去,這段描述比起巫女於189頁對於其父的愛情的沉默,更能清楚闡釋她和雙親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模樣。

  那麼,作為主角的小孩們、他們的行動以及在故事中與世界中的其他群體、世界中的環境的互動,倒底是講述什麼樣的擬造新地球呢?

  • 戰爭遊戲

  《泡戰》正文中「戰爭遊戲」一詞只出現兩次。第一次是於208頁,高丁為了維持成員的龐大工作量,讓小孩們發洩壓力,順便徹底消滅野狗。第二次則在249頁,由二丁提案,將注意力從孩子們的過度勞動、以及野狗所糟蹋的梯田轉移,軍團此時已完全偏離高丁對於小孩應和大人有所不同的堅持,成員意見分裂,全體核心成員同意讓這場幾乎要開始的內戰勝負,決定軍團是否繼續占領社區。

  筆者認為本書的「戰爭遊戲」應共有三次,第一次為占領社區,第二次為清除野狗,還有最後一次為差點開打的小孩軍團內戰。每一次都有死亡和軍事化組織、行動,而從戰爭遊戲的脈絡中,我們能看出以小孩軍團為中心的世界觀構成的方式與內容。

  這本小說的主題是反抗,其中有三個層次:一,智識和實務上,小孩不像大人那樣有能力,他們卻是受害最重、對於自己的處境最無能為力的群體,所以他們決定用意志力反抗大人的無能;二,不管多有意志力,只要是人、是生物,都會疲倦、變老,所以群體內部也必須抵抗妥協的變化;三,反抗方法各人皆有所不同,而當異質累積成多數,就必須開始新的反抗。大略可以說是小孩反抗大人的統治,野狗反抗小孩的統治,小孩反抗小孩的統治,三種不同的變化。

  本書中死亡並不會使生命停止,而是轉換成靈魂的形式繼續存在,也能有限地影響世界──繼續反抗。比如鬼主委曾試圖說服成年人反抗小孩,野狗王吃食高丁長大後的自己,奪走他成年並生養孩子、延續生命與社會的可能性。有不少人認為,《泡戰》如此建構出權力交替的反抗式結構,然而筆者私以為這種解釋缺少對本文細節的認識。

 

三、《泡沫戰爭》中的政治討論

  • 作者對民主制度的微怒感,以及反抗意識

  高翊峰從鄉下到台北工作[18],之後因為工作搬到北京[19],再次回到台灣工作後總算能處理他對台灣的情感。回台後,他對台灣政治以及民主的停滯,一直抱持著微怒[20]。這種情感在民主社會中並不罕見,筆者曾聽美國友人說,美國總統若能花一半任期做事,在歷屆總統之中便屬認真負責的案例;在台灣,搭計程車時一定能聽到人們對公家建設緩慢、品質差勁的種種不滿。分權分立、注重民意到小心謹慎過頭,正是民主社會最大的優點,也是最大的缺點。

  而在《泡戰》的角色裡,我們也能看見文本不斷顯露「民主」特色。二丁、豆子與小金波等人,多次提醒高丁小孩的工作能力侷限,質疑高丁在決策中過度厭惡、反抗成年人,遠大過軍團管理社區的任務和業務。筆者在第一次閱讀過程中,認為高丁一夥肯定能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困境,因為《泡戰》十分近似繪本《威斯利王國》這類探索世界的可能性與利用探索成果建立王國/文明的童話,《泡戰》所牽引的現實問題,和缺水缺電缺糧食這類問題一樣,只要有足夠的工程腦力和資源,一定能被解決,然而於167頁,豆子質疑高丁命令其他小孩吃狗肉的權威和必要性時,筆者才發覺《泡戰》雖使用大量魔幻、詩化描寫,但若以童話的角度審視《泡戰》,便無法正確理解這類不存在絕對正義的現實風格劇情。或者說,《泡戰》確實是童話。這本書應是以小孩口吻講述給大人聽的,原版格林童話風格的現實故事。

  《泡戰》中小孩作為反抗者也被野狗反抗。核心成員希望能有效解決問題,也希望軍團內部的聲音能傳遞到高丁,讓他做出更妥當的抉擇,卻在高丁的意識型態先行之下被視為向成年人勢力妥協,埋下雙方皆有「正義」的衝突可能性。此外,高丁對付野狗的決策,就連作者也頗有微詞[21]

  筆者認為若要從《泡戰》之中取得任何政治論述,大致應會如下:

  1. 包容多元、異己。因為高丁徹底拒絕妥協,並將堅持擴大執行,導致小孩軍團職務份量與難度迅速擴張、膨脹,忽略小孩本身辦事能力限制,而讓小孩們無法持續把握政權。若要順從「微怒」的脈絡,專心以目標導向行動,也同樣是壓抑其他意識形態,也就無法包容不同的意見了。
  2. 反抗無用。如本文所說,小孩軍團從頭到尾,都沒完成最初讓新城有自來水的任務,是山下的市公所於小孩占領社區,拒絕與大人合作、與外界溝通時,毫無任何小孩軍團的貢獻,問題便被解決,反抗淪為意識形態的抗爭。再者,激烈的反抗也激起鬼主委號召成年人對抗高丁一夥,引起野狗群體的自殺式報復,高丁的意識型態先行也導致共同體成員和他漸行漸遠,讓其他人也開始反抗他的威權。這樣看來,反抗真的有用嗎?
  • 其他論者的政治解釋

  陳芳明為本書認為《泡戰》是解釋型的故事[22]。依照劉大先對高翊峰的風格的說法,這種刻意不給出解釋,「他將解釋權留給讀者,或者說強迫給讀者」[23],筆者認為和《幻艙》相比,《泡戰》內部邏輯相當容易裡解,但確實也具備許多解釋空間。

  新城與台灣確實有,「缺水」、「缺電」以及不和外界交流就會連食物,這幾項相似之處。然而筆者認為,直接將兩者牽連有些太過牽強。小孩軍團一開始決定要反抗大人,是因為成年人被均質地描述為,缺乏改變現狀的鬥志、輕易接受現實之人。陳芳明抱持相近論點,不過他也寫明說高翊峰的小說無法對號入座,筆者認為將《泡戰》如此與台灣的政治現實相連,如將文本中的意象與現實世界對照[24],會有太多麻煩的隔閡必須跨越。

  一來,新城的設定以及整本書始於泡沫、終於泡沫,《泡戰》的故事以幻想書寫現實人性以及想像出的互動可能,仍與現實世界的政治論述有距離。再者,若想從《泡戰》一書中學習到能運用於現實政治的論點,就得面臨哪種情況在書中都無法順利通用而真正有果效的一方則是既有的政府機關,這種順從主角們所反抗之物的矛盾情形。

  筆者認為,若單以高翊峰的現實問題討論來斷定這本小說,不只會忽略文本中的現實批判,也將無視這本小說對於魔幻、現代主義文風轉向處理台灣人不得不面對的政治情感的美學價值。

 

四、結語

  • 《泡沫戰爭》以幻想連接起心靈與現實

  現代主義美學是在人們面對現代性以及現代化的劇烈轉變時,表現出不同於以往重視外在、著重內心與意識的書寫,常被人詬病為唯心、自我的創作風格。高奕峰從《幻艙》的都會書寫,在回到台灣之後嘗試將他的創作轉向涉入現實,藉由「新城」此一設定,把現代人們的心靈與社會制度相連。

  《泡戰》的死亡以及靈魂設定,勾勒出本書清楚的不同發言、參與能力,小孩軍團的戰爭遊戲明顯描繪出某些程度的權力轉移,但是他們這樣的抵抗,在面對管理社區這個十分現實的目標時,必須處理野狗,以及軍團內部的異質產生,探討改變的困難與可能,還有劇烈改革所造成的嚴重社會傷害。整個故事勾勒出了高翊峰所想像出來,最適合討論他對於民主社會的微怒與反抗的世界,以及故事中角色們和這個世界所形成的「感覺團塊」。

  高翊峰相當擅長以詞會的堆疊,阻擋故事的意義傳遞[25],然而這種模糊書寫[26]朝現實發展後,筆者認為,《泡戰》所展現出的現代主義美學與現實議題,透過世界觀描繪出台灣文學的嶄新可能。

  • 作為台灣作者開展文學處理政治的示範價值

  筆者雖對幾篇《泡戰》評論中的政治解釋頗有微詞,但在理解科幻小說[27]「新浪潮運動(New Wave)」現代主義美學化、後現代主義美學化的脈絡之後,對身處台灣這樣夾於國際強權之中、身份認同相當混亂的地區的作者,要求他單純書寫幻想而不處理內心對於現實社會的糾葛,是強人所難。在高翊峰2019年新作《2069》出版後的訪談中,明確指出他自己認為《泡戰》以及《幻艙》不足以稱為政治論述[28],但也不妨礙讀者透過文本進行反思。

  比《泡戰》文本是否與政治相關更重要的是,它呈現了角色與世界環境互動的方法設定,這個設定規範了小孩軍團、成年人和野狗之間的互動方式,也讓讀者能看到原本簡單的「接上自來水」問題,在嘗試解決的過程中,摻和了哪些頗有現實風格的因素,在幻想的情境之中不知不覺地討論了現實社會的話題。

  這種世界觀的可能性,在注重世界觀書寫、設計的類型文學中──如奇幻或科幻文類──已經有相當多樣、目的特化式地開展。筆者很高興能看到台灣文學新生代作家能有新的創舉,將類型文學以及李育霖所談論的擬造新地球的自然書寫「感覺團塊」結合。而且高翊峰在訪談中,自詡《2069》有更進一步對台灣人的身份的處理,十分讓人期待。除了從他的作品中能看見高翊峰個人創作脈絡的變化,也能發現台灣人在書寫自身的情感時,應能從他的美學突破中理解文學者能如何透過現代主義文風,與大環境進行對話。

 

 

[1] 高翊峰,《泡沫戰爭》(台北:寶平文化,2014.05,初版)。

[2] 應鳳凰,〈新世紀以後的臺灣長篇小說──以國藝會專題成果分類概述〉,「臺灣長篇小說跨領域論壇」論文(2019.11)。應鳳凰在2019年臺灣長篇小說跨領域論壇的專題演講上,有稍微解釋這個「科幻」標籤僅是非常初期的分類,一來因為標籤下的小說大都無法與科幻傳統和美學吻合,二來純文學作品也無法這樣簡單歸類。不過在討論上,大多會將高翊峰近期的作品看作科幻。

[3] 同註1。本文採用初版一刷。

[4] 如,佔領社區篇幅為1734頁;處理落石、避免山下成年人介入社區管理的篇幅為233236頁;風吹斷電線後,鬼狗猖獗到撲滅為240243頁。小孩動員的程度、任務執行的複雜性以及危機感皆相近。

[5] 同註1,版權頁。

[6] 神小風採訪,小路攝影,〈當月作家/高翊峰〉,《聯合文學電子報》,2014.05.15,查詢日期2020.01.15,(網路連結: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M0002/258534/web/index.html)。

[7] 閱讀私訊,〈讓孩童教我們一堂存在哲學──讀高翊峰新作《泡沫戰爭》〉,2014.05.27,查詢時間:2020.01.15,(網址連結:https://www.biosmonthly.com/article/4699)。

[8] 同註6

[9] 劉大先,〈極端寫作與實驗小說的限度──高翊峰與一種當下文學取向〉,《當代作家評論》(遼寧:遼寧省作家協會,2018.01.11)。

[10] 同註6

[11] 同註1,陳芳明,〈〈導讀〉未成年的想像共同體──讀高翊峰《泡沫戰爭》〉,2014.04.28

[12] 同註1,頁195

[13] 同註1,頁103-104

[14] 同註1,頁94

[15] 同註1,頁227-228

[16]李煜霖,《擬造新地球:當代臺灣自然書寫》(台灣: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02.13)。頁45。

[17] 同註1,頁189

[18] 王菲,〈《幻艙》:封閉下水道變成沒有陽光的「桃花源」〉,《北京娛樂信報》,2017.08.21,查詢日期:2020.01.15,(網址連結: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2/89684d5c28e04ac78b9a5ec28e016763.jpegl)。

[19] 羅昕,〈對話高翊峰、伊格言:台灣的科幻文學什麼樣的〉,《澎湃新聞》,2017.08.26,查詢日期:2020.01.15,(網路連結:https://cul.qq.com/a/20170826/013552.htm)。

[20] 同註6

[21] 同註6

[22] 同註1,頁10

[23] 同註9

[24] 布勒妞,〈《泡沫戰爭》以寫作做為反抗的高翊峰〉,2014.05.16,查詢日期:2020.01.15,(網址連結:https://www.kingstone.com.tw/publish/publish_detail_2.asp?kind=1&id=7891)。

[25] 范瑀真,〈此生只為小說狂 高翊峰/雜誌總編輯、作家〉,《新客家人群像》,2016.01.09,查詢日期:2020.01.15,(網址連結:https://hkp.nctu.edu.tw/index.php/HakkaPeople/article/8997?issueID=589)。

[26] 同註9

[27] 同註2

[28] 潘柏翰、翁世航,〈高翊峰X胡淑雯對談《2069》:如何思考當代青年的反抗意識,貼近覺醒之後的島嶼未來?〉,2019.12.18,查詢日期:2020.01.15,(網址連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8815)。

 

參考文獻

(一)專書

1. 高翊峰,《泡沫戰爭》(台北:寶平文化,2014.05,初版)。

2. 李煜霖,《擬造新地球:當代臺灣自然書寫》(台灣: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02.13)。

(二)論文

1. 期刊論文

劉大先,〈極端寫作與實驗小說的限度──高翊峰與一種當下文學取向〉,《當代作家評論》(遼寧:遼寧省作家協會,2018.01.11)。

2. 研討會論文

應鳳凰,〈新世紀以後的臺灣長篇小說──以國藝會專題成果分類概述〉,「臺灣長篇小說跨領域論壇」論文(2019.11)。

(三)電子媒體

1.   神小風採訪,小路攝影,〈當月作家/高翊峰〉,《聯合文學電子報》,2014.05.15,查詢日期2020.01.15,(網路連結: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M0002/258534/web/index.html)。

2. 閱讀私訊,〈讓孩童教我們一堂存在哲學──讀高翊峰新作《泡沫戰爭》〉,2014.05.27,查詢時間:2020.01.15,(網址連結:https://www.biosmonthly.com/article/4699)。

3. 王菲,〈《幻艙》:封閉下水道變成沒有陽光的「桃花源」〉,《北京娛樂信報》,2017.08.21,查詢日期:2020.01.15,(網址連結: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2/89684d5c28e04ac78b9a5ec28e016763.jpegl)。

4. 羅昕,〈對話高翊峰、伊格言:台灣的科幻文學什麼樣的〉,《澎湃新聞》,2017.08.26,查詢日期:2020.01.15,(網路連結:https://cul.qq.com/a/20170826/013552.htm)。

5. 布勒妞,〈《泡沫戰爭》以寫作做為反抗的高翊峰〉,2014.05.16,查詢日期:2020.01.15,(網址連結:https://www.kingstone.com.tw/publish/publish_detail_2.asp?kind=1&id=7891)。

6. 范瑀真,〈此生只為小說狂 高翊峰/雜誌總編輯、作家〉,《新客家人群像》,2016.01.09,查詢日期:2020.01.15,(網址連結:https://hkp.nctu.edu.tw/index.php/HakkaPeople/article/8997?issueID=589)。

7. 潘柏翰、翁世航,〈高翊峰X胡淑雯對談《2069》:如何思考當代青年的反抗意識,貼近覺醒之後的島嶼未來?〉,2019.12.18,查詢日期:2020.01.15,(網址連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8815)。

 

【既然我已經做完作業,要等到下學期才能找老師看看他認為我有哪些需要改進的。(我知道這篇文章有不少BUG,但叫我現在改,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呢)】
【有些事我留在文章外沒說。因為那些東西和文章想討論的主題,一點關係都沒有……】
【《泡沫戰爭》,有不少BUG。】

【我難想像純文學出身、讀書量遠超過我的高大大,會沒注意到這些BUG,或者是刻意將它們留在小說之中,將BUG變成作品特色之一……這樣,也不是不行啦……】
【然而,用台詞硬是塞入世界觀設定情報,而且不只一次這麼做,在閱讀觀感上相當讓人煩躁。】
【我很希望高大大能用故事的方式傳遞情報,這樣會感覺世界觀與主角們真的有連結、緊密關係。但要說,這全部都是主角一夥拼湊出的泡沫戰爭遊戲,也不是不行。】
【再者,高大大的專業是文字與美學,要他設計這麼多事件,這麼多「故事」,或許會有些強人所難。蘿菠青菜,個人各有所好。如果他喜歡這麼寫,然後也有文學價值,那就這樣吧。】

arrow
arrow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