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120200217

  我第一次知道楊双子這個人,是在中興的說明會上,之後來清大也聽說了這本小說。去年的長篇小說論壇我親自看見她本人,才知道她比起學者身為,更偏近於我所知的「小說創作者」。她的這本處女作頗為台文圈重視(但貌似還沒到《花甲男孩轉大人》原作楊富閔那種程度),到現在也在創作。似乎成功以此維生。

  不過我是在看完《花開時節》(簡稱《花開》)之後,才知道楊双子是兩個人。或說,本來是兩個人。

  在閱讀過程中,我一直感覺這個故事有BUG,但一想到《花開》創作過程的紀念價值對於作者,或許比文本本身作為藝術/娛樂作品的價值高出許多,我就變得不怎麼想評論了。彷彿,我這半吊子評論會把這本書弄糟……

  不過,我還是想寫些想法。楊大大本人看到我的評論並且重視這篇文章的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吧。而且《花開》也展現了相當有趣的世界觀建立面向,但我大概會等到課堂要討論,再寫那個部份。到課堂上聊的話,我這裡這些話就得憋在心頭了。

 

有歷史韻味的百合小說

  市面上年輕小說家很多都是學院出身。像尼爾.蓋曼那種高中畢業便出來工作,一路慢慢練成的作家,在華語體系中似乎完全沒可能存在。而很多教授在面對想主力創作的學生,經常拿這些包括楊双子在內的作家兼學術前輩,佐證研究和創作可以並行,甚至會說,有文學研究才能有文學創作。

  我希望這種說法很吊詭。「研究」本來就不可能和「創作」分開吧?不然,為什麼視覺藝術中會有「角色研究」,或是將圖集(Art Books)當作研究成果呢?之前已經有人做過視覺藝術(特別是人像繪製)的英雄旅程比喻,講述各項「研究」對創作的重要性,但對小說創作,似乎沒人做過類似的事情。我想試著來寫寫看,但那就是題外話了。

  有人說,《花開》作為小說,是超脫大眾文學的穿越公式,在歷史小說中加入百合元素,將嚴肅的內容與大眾文化性格結合。這種說法,對我這種不怎麼看歷史小說,也多年沒碰耽美小說,還是可以看出《花開》是本「有歷史韻味的百合養成故事」的人,實在有點蠢。

  《颶光典籍三部曲:引誓之劍》討論帝國主義和奴役和仇恨,我是不是就該說那是個,嚴肅內容搭配大眾小說風格的小說?不對吧?不是應該要看原本內容是什麼嗎?如果要從主題偏向來討論,我確實會說《花開》的角色弧有著近似純文學小說的固執堅持,幾乎讓人難以忍受,可是耽美小說的風格幾乎定義整個故事的落點,讓《花開》看起來不像歷史小說,而是耽溺於角色情感的百合,加上了相當細節、清楚的世界觀。

  這麼說來,假使給一個不清楚人類歷史的人看《花開》,難道他不會認為這是正統奇幻嗎?假使改以想像的品質、份量還有製作價值來討論,我認為,這樣才會合理許多。不然,就會變成畫小圈圈,卻發現小圈圈不再存在的情況。

  楊大大的筆法十分成熟,撇開主角的心聲描繪就有著著重寫史的非虛構、理性筆法,她挑選的角色塑造氣氛是百合,背景事件挑選方式也是百合常見的作風,大半內容中,換成任何殖民地背景細節,似乎都可行。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說,《花開》的「想像」質量高得足以稱為正統奇幻,而且以幻想文類的創作角度而言,「嚴肅文學」和「大眾文學」界線幾乎不存在。

  我之所以無法以正統奇幻判定《花開」,是因為人們仍將書中所用的歷史材料當作正史。人類,就是這樣……

  那麼,各位認為《花開》是嚴肅文學?還是大眾的娛樂文學?

  我在這個部落格主張相當清楚:不存在非娛樂的小說。不過以《花開》的文本來說,閱讀體驗確實有著楊双子想要的,享受花香的效果,但雪子認為花可以為美麗而摘,同時也能將花拿來吃喝。(但不管如何,雪子都不可能為飢餓而吃花。)

 

《花開》主題與BUG

  這本書主題非常簡單:一個女孩學會在現實中掙扎。以布蘭登.山德森的「承諾、程序、成果」故事結構來說,整本小說主題在主角穿越之前就已經清楚闡述角色弧、劇情主題以及語調,不過小說本身則以序幕確立本書風格、背景設定還有「穿越」要素。

(大家都以「穿越」的狹義來討論,可是廣義來說,所有有轉折的故事都算穿越,都是普通日常出現變化。假如世界一如往常,為什麼還要寫小說?問題只在,從哪裡轉到哪。我對於這種不實用的硬分類別,感到相當挫折。)

  主角大學畢業時,和同學們討論未來經濟與生活的困窘,而對於喪失在台灣的唯一親人的她,困境更是巨大。這個前提基本上就是整個故事了,時空跳躍只讓她從頭慢慢累積相同主題的衝突,終點不管如何都一樣--就是我常講的物流問題。這個世界與世界中的生活是,持續不斷的物流與資源控管

  穿越到台灣日治時期的三〇年代/大正時期,主角一開始不了解傳統的上流社會(經濟上的最高級富豪)並不靠生產賺錢。人類是必須靠著價值轉換生存的生物,如果沒有生產實質商品或服務,必須將更抽象的東西視為生產工具--以《花開》主角雪子的家庭來說,就是婚姻與人際關係。雪子瞭解之後,相當不喜歡這種生活方式,但她將這份不悅推展到探底等級的利高帝悲觀主義/極端現實主義,所以對我來說,就只是另一個不可靠敘述者罷了

  就算這麼說,我仍非常喜歡雪子的反應。她知道自己一直在楊家所接受的溫柔到底是什麼。然而,後半本書雪子的猶豫不決與思考過程造成了,嚴重得足以使角色崩壞的BUG

  雪子小時候說服了家中長輩買地投資,楊大大簡單以,像名偵探柯南誘導一樣,這種描寫帶過這個事件。然而,她對這個家族的影響普遍獲得周圍肯定,代表,雪子能在特定程度內操控周圍的人,卻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能力與知識所帶來的權力

  為什麼雪子堅持要家長投資,以及購入種種現代人才有的生活用品?假使她後半段,似乎極度不願意社會工程/操縱周圍的人,對家中父權現實的權力關係相當不滿,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轉變?是那份遲疑不決使角色崩壞,還是本來的堅持讓角色弧產生BUG?

  再來,雪子這個角色後期其實弱到爆炸。似乎沒了小早,她人生失去意義,但她到底主動做了什麼拉近自己與小早之間的距離?我十分懷疑,楊大大沒有仔細思考當初買地投資的事件對雪子的意義是什麼,不過考量到她的創作環境,有這種成果也是可以理解。

  最後,結局真的如字面上是Ex Machina,是來到城隍廟受神靈感召,恍然大悟,接受了現實。這種寫法真的好嗎?我一直都知道雪子肯定會想開--畢竟她都能說服大人了--但還真沒想到她就這麼放棄,先前說服過大人的角色設定全都丟到窗外,使我對這結局相當不滿。

  我對這種半吊子虛無主義最大的批評一直以來都是:沒有人具備任何理性緣由,不立刻終結自己的存在,所以沒道理不試著把任何角色有抱持的概念推至極限,讓角色崩潰,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事。《花開》的小雪的角色弧,我們只能看到崩潰,卻看不到之後的事--我認為這個選擇相當正確,畢竟那會是我喜歡的小說,而不是個有歷史韻味的百合耽美故事。

 

這是部,我會推薦的好小說嗎?

  我不知道《花開》創作過程是怎樣分配,但如果是楊若暉想出雪子被誤解為吃貨的橋段,那她肯定是天才。那樣,確實感覺可惜。

  我感覺雪子的性格描繪有些過於薄弱。或許我先前所說的個性軟弱是原因之一,也可能是,耽美的寫法所造成這種效果。其他人物形象倒比她鮮明許多,但也沒「足夠」鮮明。

  《花開時節》毫無疑問是本好歷史小說/百合小說,但我不會看第二次。確實,楊大大的台灣歷史再現/重構十分有趣,但我會期待她的角色再更明確、清晰、有趣一些,不然就會像金車奇幻小說選那樣,光有世界觀,故事本身卻不怎麼樣。

  話說,我還沒遇上自己會看第二遍的耽美小說呢,這類型本來就不怎麼是我的菜,所以也得參考我這立場才行。

  而且楊双子目前已經有其他作品,說不定她最近早就把我提到的問題解決了。

  

  

  

  

  

  

  

若您認為這篇文章寫得夠好、值得分享,還請點擊下面按鈕支持我。

了解更多有關訂閱以及支持方法,或直接前往訂閱星,也可以幫我在下面按讚

你可以在推特上跟蹤。只想在網路上看小說?可以追蹤我的更新動態或非官方超亞人類中譯臉書頁

arrow
arrow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