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120190621寫於120190621寫於120

  多虧這篇文章,我知道世界上竟然還有博士「候選人」這
種東西。

  還有,竹越與三郎,不是竹越和三郎兩人。他的名字,就
叫與三郎。

  

  我原本以為這篇論文,比起文學,更像是歷史和文化討論
的論文,不過邱大分析得頗為透徹,一開始雖然著重於這些歷
史內容,之後也是有詳細看入《南國記》的各種面向。

  嚴厲的執法加上種族歧視,根本是造成警察權力膨脹的主
要原因,而竹越沒能正確理解台灣的景況,或是說,政治意圖
凌駕於非虛構的價值,很是可惜,也算是間接推動了台灣故事
中的悲劇吧。

  我相當喜歡這種,乾巴巴,沒有任何批評,純粹講著事實
的論文。邱大沒有加入太多她自己的意見,就只是講著竹越的
意見和想法,還有他們背後,想要建造一個男方美夢的目的。

  

  撇開正確不正確或道德論述,我相當喜歡這種論文,以及
二戰前後的日本與日治台灣。

  理由很簡單,因為那時的日本可說是充盈的夢想與活力,
可是他們政府與群眾,卻仍然沒有完全開化至現代網路文化這
種每個人都具備研究、找資料能力的程度,所以允許了相當程
度的無知與愚蠢。

  就像戰爭迷霧一樣,作出愚蠢決策的角色,根本是淋上故
事的糖霜與巧克力碎片呢。

  這篇論文完全表現出了當時文人們,胸懷的愛國心與熾熱
熱血夢想。以及他們無意之間,捏出的瘋狂世界。

  這是《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六期中,我最喜歡的論文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泠然月 的頭像
    泠然月

    天映泠然月

    泠然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